图:《问米》乃葛亮首次涉猎悬疑题材,简体中文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发行
悬疑的终极意义在於破解事件的真相。这一过程在阅读者的成见中,是会引起兴奋的。然而这本书裏的故事,无一不在表达所谓真相倏忽而至时,人的无力感。或者说,悬疑成为了某种仪式,构筑成原动力,去建设小说表层的逻辑,令人好奇甚而产生勇气,亦步亦趋。但是,故事最终将偏离这一逻辑对终点的预设,你会发现,结局实际是有些颓唐的。生活的逻辑终於覆盖了事件的因果逻辑。这是日常强大的力量,充满了意外与无序。或者也是重现生活的意义,生活模仿艺术,那些逾越想像的微妙的真实,比艺术的格局更为精彩,或令人唏嘘。──葛亮
《问米》乃葛亮首次涉猎悬疑题材,本书甄选了近年来他创作的七篇具有悬疑感的中短篇代表作──〈问米〉、〈不见〉、〈罐子〉、〈鹌鹑〉、〈朱䴉〉、〈龙舟〉、〈竹奴〉。这系列作品以悬念为起始,故事铺陈有致,语言纾缓静和,亦颇见幽默机趣。葛亮称,《问米》中的通灵师,实际上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心目中隐秘的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构思,完成这个系列的小说,有关於普通人,也有关於世界众生的面相,以丰富的层次跟维度,直指人性中一些也许是残酷,但最本原的东西。”
在这部小说中,类型作品惯有的紧张感被稀释,意味沉潜。反令人关注跌宕传奇表皮之下的人生苍凉。而悬疑及灵异元素的引入则为小说铺设华美幽黯背景,融於当代语境且丝丝入扣,可见作者对《聊斋》、《阅微草堂笔记》等文学经典传统的着意接续。
葛亮,毕业於香港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戏年》、《谜鸦》等。著作被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曾获二○○八年香港艺术发展奖、首届香港书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2015中国小说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