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粤港澳青少年三地巡演粤剧

2018-08-06 03:17: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学员展示粤剧舞台基本功

  【大公报讯】记者黄宝仪广州报道:作为夏令营的成果汇报,“二○一八年粤港澳青少年粤剧艺术交流夏令营”三地巡演首站演出日前在广州粤剧博物馆举行,上百名来自三地的青少年以粤剧折子戏汇演向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粤剧的魅力,精彩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广州演出後,青少年们还到澳门和香港演出,推动粤港澳三地的粤剧艺术交流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香港30学员参与

  “粤港澳青少年粤剧艺术交流夏令营”活动由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香港生辉粤剧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联合主办,活动已列入文化和旅遊部二○一八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本次活动为期六天,於七月二十六日在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正式开营,共吸引粤港澳三地上百名青少年粤剧爱好者参与。夏令营期间,除了专业培训外,学员们还参观了广东省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近距离接触粤剧传统文化,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由此提高艺术审美和文艺修养。

  此次活动香港有三十名学生参与,年龄在七岁至十八岁之间,全部是向社会公开招考的粤剧爱好者而非专业学生。夏令营期间,学员们接受了进行粤剧唱功、基本功、身段、把子等基础课程的培训学习。因为年级跨度大,孩子们对於技能的掌握与理解能力都有很大差别,授课老师根据每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耐心讲解,手把手教授,并加以鼓励,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几天的学习训练,学员提升了自己粤剧专业技术能力,技艺上有了明显提高。

  香港带队老师杜咏心告诉记者,香港青少年一般在大学之後才会有专业培训学习,因此香港学生一般以兴趣班为主,每周一天的课程,不可能细緻分科,小孩子接触这麼专业的训练也是第一次,让香港的小孩见识专业的粤剧培训、动作的规劃性,对粤剧发展很有帮助。八岁的香港学员李芷莹学了两年粤剧,虽然还不能系统总结自己的收穫,但一再强调自己学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偶然在大戏棚接触并爱上粤剧的黄韵嘉今年十二岁,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她同样表示自己获益良多。

  推动三地人才培养

  在汇报成果演出中,香港生辉粤剧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学员献演的《师公出马》、《帝女花之香夭》、《潞安洲》、《白蛇传之水漫金山》,以及广东、澳门学员的《杨门女将之探谷》、《扈家莊》等剧目轮番登场,小演员们逐一登台亮相,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帝女花之香夭》演出的两位小演员均是反串,但在主持人揭秘之前无人发现,足见两位小演员功底很好。让人难以想像的是,这些精彩的演出全部是学员们在夏令营期间学排的,杜咏心说这是与广东、澳门学员演出节目的区别所在,三、四天的时间由零开始排演出一个节目,香港学员虽然非常辛苦,但大家都乐在其中。

  作为夏令营的成果汇报,学员还进行了粤剧折子戏汇演,分别於八月一日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剧场,八月二日在澳门何黎婉华庇道剧院,八月四日在香港屯门大会堂进行巡迴演出。通过夏令营这个粤剧交流平台,三地青少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及联合演出,使他们学唱、会唱、爱唱传统戏曲,推动了三地青少年粤剧人才培养和粤剧艺术发展交流。 图片: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