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郑培凯(左)与林天行在展场合照
【大公报讯】记者徐小惠、汤艾加报道:著名水墨画家林天行昨日於明画廊举行“莲说”画展开幕酒会,学者郑培凯、画家沈平等多位嘉宾出席,现场展出其二○一六年至二○一八年期间创作的三十多幅作品。
林天行画莲逾二十载,对莲花的画法由起初的探索至今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是次作品在色彩方面以鲜艳大胆的用色营造强烈视觉衝击;於尺幅上,在横幅之外加入竖幅作品增添现代韵味。在林天行看来,荷花不仅高洁、清雅,还具有宗教感、神秘感,其存在的历史比人类更久远,是象征永恒之花。
色彩斑斓动人
林天行现场接受大公报记者採访时表示,过去他的作品多为荷花,是次展览则以睡莲为主。有关睡莲的画作最著名的是法国印象派莫内(Claude Monet)的睡莲系列。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爱荷者甚多,但鲜有人表现睡莲,林天行认为原因在於传统中国画强调笔墨线条,而睡莲是没有线条的,它贴近水,水是平面的,难以用线条表达。因此在睡莲的表现中,他以中国画为根基,发展融合西方绘画特点,创作出色彩浓烈的水墨作品。比如作品《静开》中,他以绿色表现流水;又比如作品《天光》中,用蓝色表现荷,这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没有的。林天行说:“中国画常以固定的颜色表达固定的事物”,而他希望突破传统。他还表示作品《晴雨》是这次展览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他介绍此画“表现落雨的荷塘别有情调,有‘东边日出西边雨’之意蕴。”
技法融会中西
与此同时,林天行的作品中保留了中国画笔墨的运用,传承了中国画的精粹。比如作品《莲说》中,他以墨为主,表达宁静的意境,暗喻天空与宇宙。他说他不喜欢画面太过逼仄,希望在作品中给自己和观众都留有空间。他强调中国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比如作品《霞照》“中心的朦胧一片,是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中‘虚能生实’的体现。”
在展场,多位嘉宾前来祝贺展览的成功举办。郑培凯对大公报记者说,林天行的荷花融会中西,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中国画底蕴。他认为林天行处理荷花的表现状态,继承的是宋朝画院对荷花的表现手法,与常见的充满文人气息的墨荷花有所不同,但也是这种不同,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
是次画展从即日起举行至十一月一日,部分作品是首次公开展出。明画廊位於中环荷李活道三十一至三十三号。
图片:大公报记者徐小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