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动物大观园”多媒体展瑰宝

2018-10-16 03:16: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众嘉宾出席开幕仪式

  【大公报讯】记者汤艾加、徐小惠报道:“动物大观园”昨日在香港城市大学展览馆开幕。该展览是香港城市大学(城大)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三度合作。展览融合城大的尖端创意媒体技术,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丰富的艺术藏品。从规劃至今历时两三年,最终呈现出七十多件展品。

  设五个主题对比展示

  展品採用高质量的收藏品摹本、数码及互动装置、立体光雕、虚拟实景、影片、照片、雕塑、画作及音乐等不同方式,把古今动物呈现观众眼前。展览通过五个主题进行对比展示,糅合古典与现代元素、传统艺术与先进创意媒体,展示台北故宫博物院丰富的中国绘画和雕塑收藏。其中,近七成展品运用的是城大创意媒体学院的新媒体技术,同时还展示了城大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的科学研究成果。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说,展览体现了城大提倡的One health(健康一元化)的概念,不仅在於身体健康,也在於动物健康、环境健康。台北故宫博物院副处长谢俊科说,是次展出作品七成来自城大的创作,三成来自台北故宫,除了将经典藏品变成多媒体作品以外,展览还蕴含了当代艺术对於人与动物关係的批判与思考。

  城大创意媒体学院讲座教授兼是次策展人邵志飞希望透过“动物大观园”——一个说故事的展览,以艺术、科学、自然和社会角度探索动物世界,为观众带来奇妙体验和全新启发。

  重点展品《海错图》&“海错奇珍”——清康熙时期的生物学家暨画家聂璜,依据自己的观察以及渔民的所述,创作《海错图》全套四册。这次展出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第四册,该册四十四开,主要记录有螺、蟹、虾三大类的水产生物。展览融合多媒体技术,以《海错图》为基础,融合展场中清代著作《海怪图记》(作者不详)的部分物种,打造沉浸式互动剧场“海错奇珍”。剧场设四个场景,通过观众的互动,四个场景随机播放,配合充满海洋气息的音乐,观众彷彿置身海底观赏海洋生物奇观。

  多角度探索动物世界

  《角岛鲸骨遊乐场》——香港大埔红石门曾发现一具角岛鲸尸体,城市大学通过申请,获得该角岛鲸骨的保护及研究的批准。是次,城市大学按照该角岛鲸骨的原有尺寸,通过立体打印技术,製成实物一半大小的互动展品,观众可通过触摸或拼砌的方式,体验作为生物学家研究生物骸骨的乐趣。整件互动展品长逾五米,由百多件“骨头”组成。在该展品旁更有海底角岛鲸的录影片段以供观众了解该物种的生活。

  立体互动短片及程式《动物手工品》中,以数码立体绘画複製藏品中的动物,再以虚拟实境(VR)技术展示。借助“录像测量法”,物品可以打开,可以转动,由任何角度欣赏,“这是原始文物做不到的”谢俊科说。

  来自Laurent Mignonneau和Christa Sommerer的互动装置《人工创世纪》是电脑基因艺术的经典之作,隐喻人工生命、进化和基因改造。观众在触碰式荧幕上,绘画“生物”的线条和横切面,之后他们会浮现在水盆底部。互动中观众成为进化系统的一部分,创造模拟有机体,并协助它们成长。

  邵志飞现场接受採访时表示是次展览在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採用了许多非常新的多媒体技术,比如由其与Sarah Kenderdine创作的作品“澳洲、瑞士和香港的畜牧业”中,以360度全境拍摄澳洲的绵羊剪毛、瑞士山区的牛奶农场和香港的养猪场的场景,再以虚拟实境(VR)技术,使观众恍如置身世界各地的畜牧业现场。

  在赵光晖的混合媒介雕塑《三颗蛋(1/3)》中,一个犹如动物的汽车从巨蛋中破壳而出。这个装置混合了生物和机械,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让人联想到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汽车早已在路上奔驰;外表像人的机械人,以及机械植入与义肢,都正在将人类变成半机械人。

  展品中包括超过四十位古今中外艺术家的作品,亦有从中外各大画廊、私人及博物馆收藏库中借出的藏品。这是城大展览馆举办的第八个展览。该展览展期至十二月三十日。城大展览馆位於城大刘鸣炜学术楼18楼,逢星期一休馆。

主办方供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