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郑宗龙:编舞经验来自市井生活

2018-10-17 03:16: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云门2艺术总监郑宗龙将於林怀民退休后执掌云门/大公报记者刘毅摄

  台湾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明年底退休,即将接棒的是云门2艺术总监郑宗龙。或许很多人会问,林怀民为何选郑宗龙?郑宗龙日前於光华新闻文化中心开讲并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以“编舞经验来自市井体验”、“我想让舞蹈回到最纯粹的模样”恰到好处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不论是林怀民,抑或是其继任者郑宗龙,在他们身上,皆有对传统文化、土地和民俗众生相的思考及回应。/大公报记者 刘 毅

  比之林怀民作品《稻禾》诠释舞者和池上农友的关係,出身台北老区艋舺的郑宗龙,亦从不抗拒市井生活。因为他本就成长於鱼龙混杂的社区,儿时更协助父母在街边摆地摊卖拖鞋,耳濡目染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诸如卖鱼人的走路姿势等人来人往的百态,都成为如今编舞的灵感源泉,只因在他眼中,“舞蹈始终是大众的艺术,何谓之美?其实可以有更具广度的表现手法。”而艋舺的童年记忆,既是成长的起点,亦是他最想回到的原点。

  作为一个社区长大的孩子,郑宗龙从八岁开始跳舞,坦言自己也经历过叛逆期──逃学、打架一件不落,甚至因懵懂好奇而触碰毒品,“那个时候很迷茫,不知成长及舞蹈是怎样一件事,直到我被警察抓到被送入少年观护所,我才明白世界不是我想的那样。继而开始审视自我,认真思考舞蹈这件事。”起初,他只是在做过拉筋动作之后感到快乐,直到看到一个人因意外躺在那裏,令其萌生为弱势人群表演舞蹈的想法。

  民间文化融入作品

  世人常说,面对现实,更要坚守理想。郑宗龙笑答:“其实理想和现实本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依从现实,就不得不放弃梦想。”结合他的经历来看,此言非虚。当年在云门2创团艺术总监罗曼菲的鼓励下,郑宗龙考取台北艺术大学,后来休学当兵,却罹患“椎弓解离”,兜兜转转重回校园,在云门做了四年舞者之后,又再次因为脊椎的问题而不得不直面残酷现实,“当时,我的身体已经无法负担身为舞者的生活。且父亲一直劝我放弃,回家乡继续经营摊档,因为於他而言,舞者是养不活一个人的。”

  事实上,郑宗龙即便在伤病最严重时期,哪怕是每一天下班都要做拔罐、针灸等治疗,他都不轻易向命运妥协,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云门。亦是此时,罗曼菲再次给他力量,令他走上编舞之路。纵使创作初期,曾一度陷入生活拮据的窘境,但他也没有停止过思考:“云门让我安静,可以有机会思考──我是谁?我来自何地?”时至今日,已过不惑之年的编舞家,回首往昔,认定他的童年经验,乃至人生历练,都是他创作的沃土。从为云门编创最初的《莊严的笑话》到《一个蓝色的地方》、《杜连魁》、再到充满艋舺庙会民间习俗的作品《来》,他将童年点滴,那些渗透民间传统文化的记忆融入了作品,“我会想,童年还有什麼?”

  沿袭一贯的创作思量,郑宗龙在二○一六年创作了《十三声》,并於日前结束在内地的巡演。他进一步阐释道,“十三声”确有其人,他是艋舺台湾庙会上的舞者,一人可分饰男女老幼十三种角色,所以人称“十三声”:“我没有见过此人,全凭母亲口述,但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却突然感到自己回到了出发的原点。”排演中,郑宗龙率众舞者前往艋舺实地感受,让他们看旧电影,不仅是为还原那段历史,还因为在他眼中,舞蹈《十三声》只是媒介,他希望观众看过这齣作品后,能回家多和长辈说说话,听听那些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庶民习俗。

  让舞蹈回归最原始

  熟悉林怀民的人都知道,对这位云门舞集创始人来说,他更看重大众评价,而非获得几多国际奖项。郑宗龙亦如是,其创作的舞蹈作品正是来自个人经历、乃至童年回忆,“身处人流不息的大街小巷,每一个人都不普通,虽不识跳舞,然而细微观察他们,均有美的角度。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打破人们对於美醜的界定,正如《十三声》众舞者的肢体动作并非呈现传统意义的美,而在於学习艋舺街头人的各种姿态,没有优雅的舞步,只有最真实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林怀民选他做接班人的缘由。

  “在我的印象中,老师总是忘我地工作。他经常对我说,不要怕,不要想太多,并送很多书给我读,最喜欢的是《做一个不求胜的英雄》。”郑宗龙如是解读他与林怀民的相处,虽然不会给他很大的压力,但他自己甫一听到要接棒云门时,依然感到“有一点勉强”,“心态如此,但还是想要去试一试。”姑且可看作是他的不服输。

  谈及接棒云门之后的发展策略,郑宗龙介绍:“林老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我会在这个方面挖掘更深。传统文化与现代舞并不是对立关係,前者反而能成为后者的滋养,因为它是共通的,就好比身处五湖四海的华人,都读了同一套孔孟老莊的哲学。”亦如他正在着手创作的一部有关月亮主题的舞蹈,“我会在其中添加‘巫术’元素,用以令舞蹈回归它的起源──祭祀巫舞,继而呈现一种寻找的状态。”郑宗龙与记者对谈时如是表达。

  “没有太多学术经验可分享,只有人生经验可供分享。”郑宗龙於讲座尾声表示。於红尘中坚守初心,当所有人都在想如何创新求变之时,他则以最为平和的方式观察世界,从中截取创作素材,让舞蹈回归最原始的状态。从艋舺到云门再到艋舺,他用了四十余年时间,终於用作品回到了那个出发地,实现他作为一个在艋舺长大的孩子的舞梦人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