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大学电影颁奖维也纳学生夺魁

2018-11-12 03:16: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施南生(左起)、孙燕华、钱大康、郑恩基、陈亨达、文洁华、黄煜出席颁奖礼起动仪式

  【大公报讯】记者徐小惠报道:第一届“全球大学电影奖”(“电影奖”)颁奖礼本月九日晚於香港浸会大学(浸大)举行,现场共颁出十二个奖项,导演杜琪峰、许诚毅、谭家明、陈志发,製片人施南生、陈安琪,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叶锦添,演员陈法拉等电影界权威和社会知名人士出席并颁发奖项。

  共颁发12奖项

  浸大校董会暨谘议会主席郑恩基在开场时表示,“电影奖”让全球优秀电影专才和学生云集香港这个国际都会互联交流。他说:“为进一步推动电影创作,浸大将二○○二年起举办的‘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拓展至‘全球大学电影奖’。‘电影奖’不单肯定学生出色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促进创意交流和连繫。”

  来自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作品《The Victory of Charity》夺得包括年度金奖、最佳导演、最有潜质男演员在内的三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赢家。来自内地浙江传媒学院的《红裙下》拿下最佳华语片,由浸大电影系学生王秉熹自编自导的作品《成人中》则摘取浸大电影学院特别推荐奖。

  由韩国艺术综合大学的学生带来的作品《My Little Brother, Seung-hyuk》在当晚斩获最佳剧情片和最有潜质女演员两项大奖,叶锦添作为颁奖嘉宾之一为他们颁奖。当天下午叶锦添在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谈到当前香港电影业的现状,他认为电影是时代的产物,在过去香港帮会林立时代下成长起来的电影人拍出了许多优秀的警匪片帮会片,但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有这样的时代背景,他们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题材和语言。他说认真拍戏是香港的传统,在香港过去拍电影比现在要容易一点,有胆做创新的人有可能输,但也有可能赢,总之“香港电影需要创新。”

  有“史力加之父”之称,并指导《捉妖记》系列的导演许诚毅当晚负责颁发最佳动画奖,奖项最终花落来自德国电影学院学生的作品《Him & Her》。许诚毅在后台接受访问时表示,这次他看到的动画作品水準都很高,使用的媒介形式丰富,令他有很想製作动画的衝动。他说:“很骄傲在香港这麼小的地方可以吸引这麼多爱好电影的人来。在香港做动画是很艰难的,但最重要的是年轻人要準备好自己,以后才有更多的机会做更大的动画。”

  香港经纬集团副主席陈亨达表示很高兴赞助本次“电影奖”,他说:“经纬集团长期以来大力支持青年的教育,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实现梦想。这是全球首个真正属於大学生的电影节,被誉为学界的‘奥斯卡’。我们希望藉此推动年轻人的创意,超越自己,‘踏光寻影,起动世界’!”

  德学生获“最佳动画”

  著名小提琴家姚珏、洞箫演奏家谭宝硕、二胡演奏家霍世洁、古筝演奏者邬立珊等先后登台表演,呈现一场艺术氛围浓厚的视听盛宴。

  “电影奖”由浸大传理学院电影学院创办,香港经纬集团冠名赞助。除演员奖外,其他每个奖项均设一万美元奖金。当晚出席的嘉宾还有浸大校长钱大康、电影学院总监文洁华、传理学院院长黄煜、孙少文基金会主席孙燕华、伦敦国际电影节前总监Clare Stewart、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等。

图片:主办方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