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双弦演绎美妙世界——二胡演奏家邵琳专访

2018-11-30 03:17: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津乐.弦乐”音乐会海报

  阔别舞台近八年的二胡演奏家邵琳,自二○一○年完成上一场音乐会后,踏上讲坛培育后辈,同时回归家庭照顾女儿的成长。当女儿已逐渐独立,邵琳重回舞台,继续她的音乐征途。\大公报记者 汤艾加

  明晚,邵琳和笛子演奏家陈敬臻将进行一场《津乐.弦乐》音乐会,二胡和笛子的演出,让观众同场感受两种传统乐器在舞台上绽放音乐魅力。日前,邵琳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分享这次音乐会的重点。对於这次的音乐会,邵琳选了不同类型的音乐,期待通过演绎,为观众呈现二胡的“美”。

  从“景美”到“意境美”

  演出在曲目编排上,有传统的曲目,也有新创作的曲目。邵琳说这次专门选择大家熟悉的曲目《山村小景》,通过旋律的优雅变化,展现淳樸美妙的山村小景;《桃花源》是近两年的新作,主题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的是一片未受世俗喧嚣打乱的和平淨土。邵琳介绍:“这场演出是《桃花源》的香港首演,这件作品的表演空间很大,我和观众分享的是我心中的那片桃花源。”

  邵琳也希望通过二胡演绎出乐曲的意境美。例如《二泉映月》,通过二胡与钢琴、长笛的三重奏演绎出这首经典曲目的另一版本。邵琳说:“大多人对於《二泉映月》有一个固有感知,认为这是一首讲述悲伤苍凉的曲子。但其实这个曲子裏也有很美的意境,这次演奏曲子美的一面,皎月映在湖面的寂静美。”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与津乐竹笛演奏团合作的曲目,在这段演出中,可以欣赏到笛乐团的学生们卓越的笛子演绎水平。

  打破二胡固有感受

  二胡的双弦,在邵琳的演绎下,呈现了许多不同的面向。在她看来:“二胡可以很美、很甜,可以将美与悲相结合,也可以美与仙相结合。虽然音色受限,但表现力丰富,一切在於演奏者如何驾驭。它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方面。这也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可以打破人们对於二胡固有的感受,让二胡在舞台上表现出它丰富的美感。”

  谈起邵琳的音乐成长之路,她出生於一个音乐爱好者家庭,自幼就展露出良好的音乐天赋。六岁开始习琴,十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那一届全国只录取两个二胡学生,她是其中一个。其后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对於她音乐成长道路影响最大的,是在大四那年,获得何占豪先生的推荐,参与录製二胡演奏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专辑,该版本是何占豪和陈刚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对该曲的一次重要改编。其后出版第一张个人专辑《梁祝.离骚》。邵琳犹记得:“当时在录製完成后何老先生告诉我,他用了一年时间寻觅合适的学生,然后经过一年观察最终敲定由我演奏,这段经历让我得到极佳的训练。”邵琳毕业后进入上海民族乐团担任二胡演奏家、独奏演员。

  音乐会将於十二月一日(星期六)下午八时在香港大会堂剧院演出。

  图片:邵琳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