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一路书香2》重读《围城》:不断暴击的生活里,围城是监狱还是花园?

2018-12-11 14:25:12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围城》——这部诞生于上海孤岛文学时期的著作,时隔70多年,放之今日,依然没有觉得遥不可及。
     
    青涩懵懂的少年人大抵是难以读出《围城》背后埋藏的关于婚姻与人生的种种道理。然而,经历过种种世事无常,再看《围城》男主角方鸿渐人生不同阶段的迷局,还是能强烈感受到他身上的自作聪明和优柔寡断,仿佛正是身边人,也包括笔者自己的一个缩影。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人奉为对“婚姻”、“事业”以及生活中各种“围城”的精准注释。
     
    《一路书香2》常驻嘉宾窦文涛携他的“书友们”在上海漫谈钱钟书的《围城》,探讨婚姻、家庭、事业乃至精神与人生的围城。围城是否真的是一个能与困境画上等号的比喻?身处围城的人们,又该如何处理自身和围城的关系?可以从这期节目里试着找出答案。
     
    人生处处都是“坑”,不仅躲不了自己还想跳
     
    戴着那副标志性的圆黑框眼镜,窦文涛和文化学者、批评家朱大可,一袭白衣的“槿汐姑姑”孙茜,以及深圳卫视女主持张星月一起,漫步在上海的前法租界,一边寻找那间位于复兴中路的新式里弄,钱钟书著出《围城》的房间。
     
    当时的钱钟书,无奈围困于如同孤岛的租界,这里也无异于是这个大作家的围城。这个围城,就是时下青年人嘴上常挂着的“坑”——生活处处都是“坑”,外面的人忍不住挖“坑”、跳进“坑”,里面的人又想跳出来,当然,有些“坑”还是别人挖给自己的,还一把推自己进去。
     
    看起来有些倒霉的方鸿渐,太过像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无法完全掌握命运的人,即便走出了婚姻围城,走到外边依然遍地围城——找不到心仪或是看得上的工作,工作之后又觉得理想与现实有出入;自感知识匮乏努力去获取更多的文化熏陶,但感受过西方文化之后却又没什么远大理想;不甘碌碌无为却提不起为目标不顾一切的拼劲儿,转眼几年过去了,还是没能达到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成功……每一步都像是自己的选择,每一步却又带着无奈和被迫,被圈在围城其中。
     
    放眼如今,青年一代所面临的困境,相比过去几十年,本质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父母之命、外界的期望、同辈压力似乎成了新三座大山,层层叠叠压着满脸写着婚姻、家庭和物质压力的你,没得商量。
     
    从诞生到陨落、从子宫到骨灰盒,人生难免“画地为牢”?
     
    围城必须与带有贬义的困境画上等号吗?其实不然。
     
    朱大可认为,围城其实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有的时候他是监狱,有的时候他是花园,就看你如何看待它,这比它是什么更加重要。
     
    这一观点,似乎带着某种顺其自然的辩证意味。
     
    人从子宫诞生,到最后被送入小小一匣骨灰盒,生于“围城”,亦消亡于“围城”,我们无力左右,但从诞生到陨落之间,却有几十年的光阴供我们消磨。“消磨”一词或许有点玩世不恭的意味,但却道出作为独立的人,和困住我们肉体的条条框框做斗争的漫漫长路。
     
    “围城”的概念在于,我们或服从于它的限制,享受随遇而安的平静,或冲破它的束缚,纵使头破血流,却获得精神的自由。
     
    面对“围城”,我们大抵也需要一点“阿甘精神”,即便人的一生是从一座“围城”跳入另一座,我们也不应失去对婚姻,家庭,工作乃至生活的热情,即便钱老自己以“围城”比喻婚姻,但他和夫人杨绛的幸福生活,则极好的诠释了“爱情”这一围城能给人带去的快乐与慰藉。
     
    相比彻底摆脱无处不在的围城,如何看待和适应围城或许才是我们该思考的议题。
     
    冲破围城还是不冲?标尺在自己手里
     
    对比过往年代的人们,有一点可以肯定,如今的我们除了更加敢想敢做敢追求幸福以外,也更加勇于断舍离了。
     
    有报道称,90后继成为成婚大军主力后,很快也成为了离婚主力。有数据显示,2017年,90后已经占到离婚人数的11%。少了些所谓的家庭责任感的牵制,一旦婚姻在他们眼中成为牢笼,90后更倾向于二话不说就离婚。虽然这一方面会被贴上“家庭感缺失”的标签,但也显示着随着时代的改变,以往被多数人视为“枷锁”的固化观念,正被一点点推翻,重塑。
     
    每个人都有自由去选择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愿意去冲破藩篱,挑战权威;有些人则偏安一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怡然自得。围城到底是牢牢的禁锢还是安全的堡垒?只看你如何对待。
     
    不甘遭遇歧视的女性群体冲破“围城”,掀起了席卷全球的metoo运动。她们对于职场,生活,以及社会地位权利平等的追寻,令人折服与敬佩。但另一方面,也有安心在家相夫教子的主妇们,她们安于丈夫与家庭的庇护,觉得生活安稳,自在舒适。
     
    不愿一辈子困在一个岗位的人,不断跳槽,享受着冲破工作“围城”的新鲜感。但也有为一项事业奉献一生的匠人们,就如为捏好一个寿司而穷尽一生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那一方小小的料理台是他的“围城”,而他也从不尝试跳出其中。恰恰是“围城”成就了他的专注与技艺,最后登峰造极。
     
    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毫无棱角,与世无争的那群人并不展现锋芒,不寻求跳出现有舒适圈,工作的“围城”成为了他们最习惯的生活,你可以说他们胸无大志,但他们亦自得其乐。但成功亦需要试图冲破“围城”的勇气。想要有所成就,就需要冲破“围城”的胆识。这世界上顶尖的企业家与成功人士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离经叛道的气质,不论是从哈佛退学的比尔盖茨,还是乔布斯离开斯坦福,他们的离开虽在当时的多数人看来无法理解,但却因心怀目标而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更具爆炸性的突破。
     
    生活一地鸡毛,但从不缺诗于远方
     
    不仅是婚姻,生活、家庭、工作、处处面临围城与抉择。很多时候,“围城”并非枷锁,而是一个保护伞,一缕责任感,一道道德底线。科学的发展看似在冲破一道道技术的“围城”,但与此同时,即便是再优秀的科学家,再智慧的大脑,也要受到科学道义的束缚。这种束缚从理论上讲,限制了科技在某些领域的突破,但却更好的维护了整个社会,防止人类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出,外界纷纷指责有失科学道德。技术的“围城”跳出去了,但道义的“围城”依旧在守护着生而为人的道德底线。
     
    朱大可说,“围城是人生的常态”。这句话一点不假。人的一生,白驹过隙,在一座又一座“围城”里进进出出,其实并不是一件悲惨的事情。《一路书香2》用45分钟的笔墨,告诉所有人——我们无法为这世间所有的规则定下评判标准,但却可以为自己的人生画一个标尺。生活一地鸡毛,但从不缺诗和远方,是留在原地还是即刻启程,全凭自己掌控。

    《一路书香2》是由凤凰网携手深圳卫视播出,由贵州习酒·窖藏1988独家冠名的文化节目,东风Honda为节目顶级合作伙伴,中国农业银行为节目行业合作伙伴,得力办公为指定办公品牌。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