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范迪安:美育百年引领社会风气

2018-12-20 03:17:58大公报 作者:张梦薇 谢敏娴 汤艾加 李挚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范迪安谈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史的变革轨迹

为配合“香港牵动我的心”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创作展览系列活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路江及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王颖生昨日上午分别在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举行主题讲座,讲述中国艺术史之变革发展轨迹,回顾一众着名艺术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作品,加强公众对文化教学与保育的认识。/大公报记者 张梦薇 谢敏娴 汤艾加 李挚(文)林少权 林良坚(图)
 
记者张梦薇报道: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范迪安昨早於香港大学以“百年美术 百年美育”为题开讲,并与在座听众分享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史之变革发展轨迹、“美育”理念在近百年中国艺术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担当重任、引领社会风气的现实意义。
 
以“美”育人超越课堂
 
范迪安在讲座中表示,适逢今年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央美的老教授们写了一封信,他特别用其中两句话与在座听众分享:“以大爱之心予莘莘学子”,以及“以大美之意绘传世之作”。范迪安解读说:“前面一句讲到对於艺术的教育要有大爱之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艺术人才,而要画出传世之作,就必须要有大美之意。”
 
他指出现时从中央政府到社会各界,对於“美”都给予高度重视,“譬如我们讲美丽中国的建设,讲美丽乡村的建设,美好生活的理想,都是‘美’字当头。”而要实现这些理想,范迪安认为,应该从“美育”的点点滴滴做起,因为正是渗入生活、渗入精神的美的教育,才能使全社会、特别是全民族站在高尚的美学理想上,共同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而奋斗。
 
讲座中范迪安分享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不同发展阶段中,美术与时代精神的关联互动。而对於蔡元培在世纪之初提出的“美育”概念,他指出,“美育”从古至今都具有社会性,因为以美动人,是超越课堂、渗入社会生活,用美学的修养、情感对公民进行感性认知的教育,是一种提高公民素养的“特殊的教育”。
 
范迪安指出,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亦可引导社会公民审美。“比如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绘画了少数民族的女性,他将古典油画的技巧和中国少数民族形象结合,变成了一种新的美学趣味,塑造出安静、典雅的形象,‘文革’时中国人对於典雅的审美趣味已经被摧残,八十年代这种趣味再度恢复,其中艺术载体功不可没。”
 
画展中“三种风景”
 
对於今次中央美术学院与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香港美协联手举办“香港牵动我的心”展览,范迪安指出,展览最大特点之一,是大规模地对香港城市景观和地域生活的表达,而背后支撑的则是“新风景观念”。他解释说,所谓新风景,意为画中所绘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通过画风景来画历史,通过画风景来画人文内涵,通过画风景来画生活的特点。“所以这次展览里,可以说有三种风景:历史的风景、人文的风景、生活的风景。”
 
他介绍,中央美院的艺术家均是由此三个角度出发选题材,画出心中的香港之景。“比如画家透过《马照跑》反映香港的传统和繁荣,透过描绘珠港澳大桥来反射今天这个时代下的新变,也用这些主题的绘画反映一种新的美学理想。”
 
宋协伟分享“大设计”理念
 

 
图:宋协伟介绍央美的设计学院近年随着时代进行改革
 
记者汤艾加报道: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昨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设计不在”主题讲座。他立足设计专业,以扩展“大设计”教育新格局为核心主题,探讨拓新设计教育认知新层级,如何将设计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领导力的创新教育和科学研究体系,构建全球设计教育共同体。宋协伟表示:“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的使命和未来。”
 
作为中国艺术教育模范的中央美术学院,在融合艺术与设计的基础上,宋协伟提出了设计要基於科技的支持。他解释:“哪怕是对待一个机器人,理科生和艺术生的设计角度也是不一样的。但通过设计本身,可以拓展人类的无尽可能,例如AI。”
 
谈及未来的设计趋势,宋协伟指出设计将能开拓新市场、设计的界限将会消失、自学成才的设计师将逐渐增多、设计者将不得不成为心理学家。故此,央美的设计学院要因应全球技术、社会和产业巨变,在设计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改革上,做出种种努力和积极变化。并设立了“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这是一系列对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计划。在考试上也大胆改革,过去几年曾以:棒棒糖、转基因鱼、Bob Dylan《答案在风中飘荡》、幸福指数作为设计学院的考试题目。
 
宋协伟指出,设计还可以解决我们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变暖、食品安全等),这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人、或大学、或国家所能独自解决的,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的机构,应该创建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知识平台来应对这些全球问题。宋协伟的讲座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思维碰撞,通过与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的现场交流与分享,听众对於“设计”有了更广阔的理解。
 
张路江析40年来画风走向
 
 
图:张路江畅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油画
 
记者李挚报道: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路江藉“香港牵动我的心”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创作展举办之际,在香港中文大学以“时代变迁中的中国油画”为主题,回顾一众着名艺术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作品,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祖国的变化,人民思想的变迁,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他以四十幅油画作品为案例,分享一众画家各时期的风格,当中包括《马照跑》、《港珠澳大桥》等展现“一国两制”风貌的代表作品。他说,是次主题探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油画的发展进程,以油画的方式表达艺术家对这段时期的观感,勉励大家一同思考未来将如何实现改革开放再出发。
 
他并勉励学生,基础课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做好的,所有专业知识都是在於传统的基础上。然而,无论研究传统的力度多大,也不能被传统限制,皆因传统能提高品质,现实能注入活力,应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的方式,把握传统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对社会作出贡献。
 
王颖生:教学保育助传承
 

 
图:王颖生认为,教学与保育对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记者谢敏娴报道:在科大举行的“中国壁画的传统和当代传承创新”讲座中,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王颖生以年代为界,对中国传统壁画的发展流变进行梳理,强调教学与保育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寄望港人加强与内地的交流,深入了解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王颖生介绍,人类绘画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岩画,它从一定意义上可归为壁画的发端,后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金元至明的嬗变,随着朝代的变迁与更迭、科学与文明的进步,壁画风格由早期的自由洒脱逐渐转换为一种规范化、程式化的特征,画工的技术也更为高超,色彩亦逐渐丰富,以其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多样性和表现思想的深刻性而深受世人瞩目。他还展示了许多与学生共同绘制传统风格的壁画的照片,如河南洛阳天堂塔、山西大同华严寺、善化寺等,感慨壁画文化得以保存至今的艰辛与不易。
 
问及传统壁画的发展空间,王颖生认为,这取决於大众的“接受”,因为接受促使文化观念的转变。“中央美院壁画系的师生曾在北京怀柔区开展‘美绘乡村’活动,在大水峪村的民居绘制了数十幅色彩斑斓的壁画,之后变成旅游热点的‘壁画村’,为原本毫无特色的村庄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毕业於中央美院工笔人物专业的王颖生,本身是国画家,留校担任壁画系老师,还兼任修复研究院院长。他坦言教学是第一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至关重要。“在求学中,看到太多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破坏,让人痛心,也坚定了我对文物保育和修复的决心。很多学生学成后深入敦煌、云冈石窟,进入故宫、首都博物馆等,从事一线修复工作,有些还成为一方专家,我为他们感到自豪。相信他们在这个行业继续发挥积极影响,对国家传统文化传承大有裨益。”王颖生又指,文物修复在中国高等教育是一直缺少的学科,相信这将是香港院校未来的学科增长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