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画家座谈香港与艺术创作

2019-01-07 03:17: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何百里(左起)、沈平、朱达诚、萧晖荣、萧芬琪出席讲座

  【大公报讯】记者徐小惠报道: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举办的“香港牵动我的心”联展正在进行,大会日前在中央图书馆举办“‘香港牵动我的心’主题展览的意义及影响”讲座,香港美协主席萧晖荣担任主讲,演讲嘉宾包括香港美协常务副主席朱达诚、香港美协副主席沈平、香港美协理事何百里,香港美协秘书长萧芬琪为学术主持,此外廖井梅、益行、陈伟等艺术家亦有出席。

  传统文化 创作来源

  萧晖荣当天以“中国文化‘诗教’传统与主题美术创作的传承关係”为题主讲。他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先解释主题美术创作之文化来源,认为本次联展传承了中国传统“诗教”精神,“与当今时代的价值取向、审美风範息息相关。”接着他又阐明香港之历史,梳理其与中央自古以来之一体关係,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希望加强美育,引导香港市民认同祖国的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他指出传统是根,继承是本,民族精神为魂,其创作力求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於一体,譬如他此次展出的《沧桑岁月图》,描绘港英政府管治时期的香港社会百态,场面宏大,刻画细腻,反映出当时华人二等公民的社会现实。

  朱达诚是次参展作品为《东方之光——一代文豪查良镛大侠》、《东方之光——光纤之父高锟教授》、《东方之光——国学泰斗饶宗颐教授》三张肖像画,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前中联办副主任陈冬曾用四个“大”来高度评价本次展览,即“大喜日子”、“大师云集”、“大美香江”、“大爱之心”,朱达诚认为四“大”之上,还应再加一“大”,即“大有希望”。他说:“看过整个展览的作品之后,觉得香港大有希望,香港美术界大有希望。”他详细地回顾了本次参展的香港艺术家的作品,表示香港美术界的作品令他眼前一亮。“受空间、经费、名额的限制,香港艺术家画画是出自文化自觉,我觉得了不起。”他续说:“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样的机会,我们一定做比这次更好的展览出来。”

  历史题材 取之不竭

  沈平亦谈到如今香港画家们的现状,他说:“几十年前香港比内地条件好,但随着改革开放,情况现在完全相反。”他提到了是次亦有份参展的画家沈默,“当初他蜗居香港,放弃了内地优越的条件,身居斗室,白天画画的画板到了晚上翻过来当床板用。”他感慨香港画家生活之艰难,“在不大的空间中,不宽裕的时间中,还要作画,还要研究怎麼创新。”如今内地艺术发展条件好得多,各种大型展览层出不穷,他希望今后香港也能更多举办类似展览:“其实香港可歌可泣的历史题材太多了,不讲没人知道,画出来才会为人所知。”是次他带来作品《璀璨香港》和《阳光下的维港》,他说同中央美院的教授相比,香港画家的优势在於对香港的热爱更深切。

  何百里为香港回归二十周年而创作《我爱璀璨香江》,以一片沸腾的热烈气氛庆祝香港回归。在他看来,传统二字,传为传承,统为凝聚。他说:“艺术是感受,是自由。香港之所以牵动人心也是因为他是最自由、最放飞的地方,因此它前途无量。”对於是次参与的青少年的作品,他认为:“小朋友画的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爱心的问头。有感情、有心,就是至高无上的。”

  益行在现场接受大公报记者採访时称:“我们要以自己的心、以自己对香港的祝愿画我们的画。心中知道什麼是美,才有真善美,用美好的眼光去欣赏每个事物。我看香港总是看到它好的一面。”

  该展览在中央图书馆举行至一月十日。展览对於香港市民提升对祖国文化艺术的了解,实现香港与内地的进一步融合,培养青少年热爱艺术、爱国爱港的精神,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图片:大公报记者徐小惠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