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楼兰》杂技融会剧情配搭得宜

2019-01-07 03:17: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台上看到的杂技,应有尽有

  文艺界近年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鸿图伟构,积极推出不少以大西北作为主题的节目和活动。去年十二月下旬在港演出的《楼兰寻梦》,相信是当中一个值得欣赏的节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日前应香港康文署邀请,先后在元朗剧院及沙田大会堂公演本身製作并以历史上一个古老国度为题的杂技剧《楼兰寻梦》。看到这个四字剧名,大家不禁会问:楼兰在哪儿?是一个怎麼样的古国?到底要寻什麼梦?

  增添声乐美效果不错

  根据班固《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记载,楼兰其实是鄯善国的旧称,在阳关以西一千六百里;距离长安六千一百里,即今新疆罗布泊附近。全国人口不多,只有一千多户;由於土地贫瘠多沙,可耕地很少,国民要向邻国购买农产品,而本身则“随牧畜,逐水草”,所养牧的有驴、马、骆驼,而当中的骆驼可用於军事。

  由此看来,楼兰只是一个细小的国家。不过,该国盛产玉石,更是汉邦与匈奴互争主权的一块小土地。楼兰国弱,全无能力抗拒任何一方,只得两面讨好,而楼兰王往往要把自己的王子分别送去匈奴及汉邦作人质。《楼兰寻梦》就是以记於《汉书》的汉昭帝元凤年间楼兰王子安归(一作尝归)和尉屠耆两兄弟的故事作为背景,然后以想像力加以延伸,讲述兄弟重逢,初则兄友弟恭,及后兄弟因性格不合,兄欲夺弟爱而引起诸般矛盾,兄附匈奴而弟靠汉室,最终弟夺兄位。尉屠耆登位后锐意做一位勤政爱民而顺服汉室的新王。至於剧名裏“寻梦”二字,则难以準确推敲。或许是以寻梦样式追溯这个古老国度的往事吧。

  《楼兰寻梦》既然是一齣杂技剧,关键当然在於杂技团如何铺演剧情,又如何以杂技贯串全剧呢?首先,製作班子为了方便叙述故事,把全剧分成四幕,而每幕均以“梦”字串合,依次是“溯梦”、“追梦”、“惊梦”、“续梦”,并於第一幕之前加设一个序幕,题为“忆梦”。

  另一方面,为求加强舞台效果,此剧除了各式杂技外,还有首尾两个部分加上吟诵及歌唱,而所唱者,是一首叫做《楼兰,楼兰》的歌曲:“当最后一滴眼泪落在沙漠,失散的亲人变成一颗琥珀……一条路、一轮月。风吹过,还有我。”此外,全剧裏还有少量舞蹈及武术,为这个以杂技为主打的表演增添声乐美及律动。此举当然值得认可。

  综观全剧,杂技的表演与剧情的铺演算得上配搭得宜,并不觉得杂技是硬生生套入剧情以致显得突兀。须知,要把杂技自然融入剧情,确实难求完美,而此剧基本上做到“剧中有技,技裏有剧”。至於台上所看到的,都是一般杂技团常演的玩艺儿,包括踏单轮车、高单轮车上踢帽、吊环、转碟、耍大旗、绸吊、叠罗汉,甚至借鉴自芭蕾舞的肩上芭蕾。

  随机应变 化险为夷

  大体而言,上述杂技都演得流畅明亮,少有窒碍。当然各式杂技裏总有一些做得不够到位、未及完整甚至失手重来的情况,但次数并不算太多。其实,但凡看杂技表演,如果看到表演者耍得乾淨利落,当然赏心悦目。不过,同样有趣甚至更有趣的,是观看表演者估量到自己某个动作难以完整做妥甚至即将失手时,如何补缺抢救。例如,表演者在高单轮车上踢碗时,当对方把碗踢到自己头上那一刻而明知按照轨迹,那隻碗根本无法平稳落在自己头上时,便当机立断,以手把快要坠落的碗轻轻调整一下,使之稳妥坠落头上。

  这种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的做法,虽然只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但始终比平白失手好看得多。如果说,艺术的功能之一是反映人生,台上这种补救动作,正正带给我们启迪。及早补过,总比彻底错好。

  这齣杂技剧另一个可议之处,是音响效果有时欠佳。当然,限於资源,我们不可强求乐队随团来个现场伴奏,但起码全场声响可以调低一些,以免造成喧闹。此外,有些时候,配乐与剧情不甚协调,未能达致互相辉映的效果。只要配乐稍有改善,全剧的视听效果定必更佳。

  无论如何,但凡有助我们直接或间接认识大西北的表演节目,当必欣然欢迎!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供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