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海派艺术展活化申城开埠史

2019-02-11 03:17: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张豪上海报道:一个全面展示海派艺术的展览“刘海粟美术馆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春江明月共潮生”,现正於上海向公众开放。是次大展以艺术家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作为时间轴线,包含经济、文化、公共关係、社学会等方面事宜,以学术的方式由浅入深,向大众述说上海开埠初期的故事。展览的叙事规劃从一八四三年上海开埠以来,直至一九二六年上海从江苏省剥离成市。海派,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经济,更离不开人。策展人从收藏与留存,从策展与规劃,从社会学到绘画史,来漫谈绘画,研究关於作品,关於海派的林林总总。

  百年流派 独领风骚

  上海自一八四三年开埠,作为富庶江南之地而积澱的深厚文化底蕴,再加上国门打开后西方带来的生产力创新,人才、科技、文化、资本汇聚一炉,使其一跃成为比肩巴黎的繁华都市,更是砚田者鬻画谋生的上选之地。绘画、电影、文学、音乐、建筑、新闻、出版等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百业兴盛,於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跨越百年的艺术流派——“海派”就此滥觞发轫。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在开幕夜场介绍道,自清末以来,上海画坛名家辈出,流派林立,在以中西并陈,求新求变为特征的中国美术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独领风骚。近现代美术以“海上画派”为开端,历经现代美术教育的文化启蒙、西洋画运动的形式拓新,新兴版画的救亡图存,商业美术的贴近生活到新中国时期主题创作的宏大叙事,笔墨再造的时代新篇,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因之,对上海近现代美术史的考察、梳理和研究,便是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存量文化资源的观照。抚今追昔,百年海上绘画,虽然沧海桑田,却犹昨夜星辰,让人沉醉与感念。

  上海孕育了一批艺术大师,也正因为他们,共同铸造了上海的艺术生态链。

  沪上三熊”——朱熊、张熊、任熊,“海派四杰”——虚谷、蒲华、任伯年、吴昌硕,“萍花九友”——吴石仙、吴大澂、顾若波、胡公寿、钱慧安、倪墨耕、吴谷祥、金心兰、陆恢。“出蓝小才女”——吴淑娟,“豫园书画善会”首任社长、“钱派”领袖——钱慧安,“海上双壁”——吴昌硕、王一亭,“海上四妖”——曾熙、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包括首来沪上卖画一举成名的张大千,以及拜吴昌硕为师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作品,均悉数亮相。最为稀罕的是这些作品大多为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吴昌硕的曾孙吴越特别提供了家传几代人的珍藏品。

  科技读史 身临其境

  记者留意到,展览的学术研究、展陈、宣传和包括每一个细小内容的打造,都关注到现代人的阅读模式。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针对信息量庞大、文字阅读的不便,特别以信息可视化图表按照年代编排来呈现,让生涩的史料信息变得方便阅读,成为普及海派知识的科普图表,创新的表达方式,一切只为观众。展览还特别闢出一个展厅複製豫园场景效果,呈现海派早期主要社团及代表画家作品,以场景+作品+文献+电子互动的方式,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是次大展呈现刘海粟美术馆对传统经典与当下媒介作跨界融合的努力实践。通过上海城厢文化向开埠文化转型的缩影,反映当时社会文化人的社交方式和生活背景。借助视觉、听觉、触觉立体展现吴昌硕所涉及的社团、作品收藏、文人社交、社会格局等等。希望通过今天的思维和科技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感受、了解、领略似近若远的海派文化,打造刘海粟美术馆的创新展览品牌。为此,针对电子信息时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的路径和特点,还特别製作推出了创意视频,结合H5技术把展览作品中的人物(包括动物)活化为生动的故事。是次展览举行至三月十七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