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沪画家与黎里结艺术情谊

2019-02-18 03:18: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陈燮君(左)代表画家们将自己的作品赠与黎里古镇,凌芬代表接收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的当下,文化领域也进行着融合互助。今年新春,如果能来到去年底刚刚获评国家4A级旅遊景区的江苏黎里古镇一遊,不仅能够欣赏到与周莊、同里等不一样的水乡风情,还能看到不少上海的影子─上海硬笔画学会美术作品展今年开始陆续在黎里古镇推出,展示了张安樸、陈逸鸣、陈燮君三位艺术家的近五十幅作品,反映黎里古镇灵秀的水乡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质樸的民俗风情。/  大公报记者 张帆

  长三角的水乡古镇星罗棋布,各具韵味。位於苏州吴江区的黎里古镇紧邻上海,以其明清时期的水岸、古桥(当地流传“出门就是两座桥”、“三步上下两座桥”的老话)和弄堂而著称。古镇顾问、原文保所所长、文史研究者李海珉介绍,黎里古镇有弄堂、缆船石两大建筑特色设施,堪称江南古镇之最;还有南社、周宫傅祠堂、中秋显宝习俗三大文化特色,也是江南古镇之最。

  硬笔画学院设创作基地

  黎里古镇的保护开发一直非常谨慎。自二○一二年启动以来,大兴土木的状况并不多见。其中,上海艺术家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集聚沪上诸多著名画家的上海硬笔画学会在此开始了采风写生和研究创作活动。二○一三年十月,学会在黎里设立创作基地,艺术家们与这一邻家古镇结下了文化之缘。

  此次的专题画展安排在新建的黎里古镇展示中心内,首批展出的三位画家的作品风格都不相同。张安樸被誉为内地钢笔水彩的执牛耳者,他用简洁的钢笔线条勾勒自然景观与人物,敷以淡彩,并在画面配上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简练文字,开创了独特的风格。看似简单的线条,在张安樸的运用下维妙维肖。

  陈燮君曾任上海市文广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上海世博会总策劃师。他的油画作品通过印象派画家描写外光的技法,捕捉事物本身的视觉意象,以黎里的驳岸河埠、古桥老街、弄堂古宅为素材,把黎里古镇的安静柔美的水乡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种风格各展风采

  陈逸鸣的油画深厚、凝重又富有材质肌理,因此除了寻常的画景,还展出几幅人物写生作品,那是他专门走进黎里人家裏,长时间捕捉人物特点而完成的。对於艺术家来说,越是原生态的人物和景致,越能引发创作热情。

  在画展开幕仪式上,陈燮君作为画家代表将创作的部分画作赠与黎里古镇,这些画作将被黎里古镇收藏,并用於文化旅遊的推广宣传。在画家们与黎里结缘的几年间,已经为黎里贡献了不少创作。如张安樸曾应邀创作了黎里主题的明信片、邮票、邮政信封等,受到了邮迷的欢迎。

  深入践行“眼光向下”

  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凌芬说,此次美术作品展也是黎里古镇“文旅小镇”建设的又一成果。多年来,画家们围绕黎里创作的精品不断,自今年开始将持续、分批展出。这样的画展形式,也将融入黎里,成为一道新的人文景观。

  该会的画家们的自觉行动也引发了艺术圈内不少关注,最大的焦点莫过於这批画家的年纪都已在古稀上下,学会成员之一的上海美协会员杨秉辉教授更超过了八十岁。七年多来,他们背着沉重的绘画工具,在上海虹桥火车站乘坐长途车来到黎里写生,对这些艺术家来说似乎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有时候为了捕捉一个时段的光影,有人甚至不惜多次前往。

  《大公报》专栏作者、上海市美协主席郑辛遥表示,上海硬笔画学会这批艺术家的可贵之处还在於很少盯着自己的作品“能卖多少钱”,而是践行着回归艺术本质,摒弃闭门造车式的创作,始终怀着艺术工作者的使命感,重视实地考察和采风。实践证明,这样的作品才更加鲜活,更有价值。还是那句老话,艺术家要“眼睛向下”,作品才能“向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