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廖宗东作品展在香港举办

2019-07-15 03:13: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画展开幕式现场

  【大公报讯】记者汤艾加、实习记者任志千报道:“台湾神仙工笔画大师.廖宗东作品展”正於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展出。廖宗东以道教重要人物为主题创作的逾百幅作品,通过工笔画细腻的描绘方式,呈现了不同道教人物如天师、太岁、罗汉等形象,加深了观众对於道教文化的认识。展期至七月十八日。

  道学文化转化艺术创作

  展览於十三日举行开幕仪式,香港足球总会主席、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荣誉会长贝钧奇,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总幹事王新友,中西区区议会主席、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叶永成,新界乡议局副主席林伟强,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杨涛等出席并为活动主礼。王新友在开幕式上发言:“无论大陆、台湾、香港的华人走到哪裏,都可以信仰我们自己的神仙,谈论中国的故事,讲中国话。”

  是次展览是廖宗东在港的第二次个展,他笔下道教神仙的形象神态柔和平静,工笔线条细腻一气呵成,结合精緻的装裱,华丽亦莊重。廖宗东借用《道德经》的“无为而无不为”解释自己创作这批画作的初衷,他说:“并没有刻意要画多少神仙像以及画什麼主题,结果我画了两千多张作品,这些神仙不全是我修道多年在意识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其中部分是根据敦煌或一些道教寺庙的壁画等资料临摹润饰而画成,希望通过画作的形式,形象地完善道教中出现的人物以及故事。这些作品最‘年轻’的也有十三岁,因为我十三年前一场车祸虽然死裏逃生,但右手安装了支架已失去画画能力。”

  重现道教神仙完整结构

  对於道教与佛教间的文化衝突与融合问题,廖宗东借展览中的两幅观音像作解释并分享:“当下大部分华人看到任何一位神仙都会‘拜拜’(意:仰拜,祈福),对於佛教与道教的界限及人物都有些许混淆。就以我们熟悉的观音像作例子,在道教及佛教都有观音且形象相近,不同在於佛教的观音髮髻处有佛陀的标识且敬称之为‘南无观世音菩萨’,而在道教中会敬称为‘观音大士慈航元君’或‘慈航观音’。历史上佛教最初进入在中国的时候,道、佛两个教派曾出现衝突,到后来的相互借鉴融合,两个教派才得以在中国的土地上和平相处延续至今。从在两个教派的发展过程的经验中,其实也可以借鉴到生活中的人际相处、家庭、乃至社会,矛盾会存在,但若要和平持久发展,需要相互的倾听理解包容。”

  “台湾神仙工笔画大师.廖宗东作品展”由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办。 图:大公报记者汤艾加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