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浓淡相宜 一陶一世界

2019-07-20 03: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琉璃镂空龙凤纹熏炉

  由山西博物院推出的山西古代陶瓷特展,集合了全国三十七家的文物机构,选取了二百多件山西陶瓷艺术的精品,透过这些由泥火与文化、艺术抟化而成的精灵,还原出古人社会生活中的若干珍贵片段。展期至八月十八日。/大公报记者 杨奇霖 文、图

  山西在北朝文明进程中佔极其重要地位,入唐后,朝廷更视河东为“王业所基、京邑所资”之要。在此背景下,山西北朝釉陶工艺上承汉魏传统,下启隋唐新风,获得空前成就。

  起源:中西交流融合之美

  一九五六年,由山西太原玉门沟出土、收藏於山西博物院的北齐时期的黄釉印花胡人双狮纹扁壶,可以说是北朝时期瓷器精品的一个代表。北齐时期,太原是北齐的陪都,也是霸府,属於当时北齐的中心区域。山西博物院解说员韩敏介绍:胡人双狮纹扁壶上的图案非常特别──整个轮廓的边上是两隻大象,由大象的鼻子做成了扁壶的轮廓线。中心位置是一个胡人,牵着两隻狮子的样子。其实,当时的中国应该是没有狮子这类的动物,扁壶上牵狮子的人物形象也是高鼻樑、深眼窝,是非常典型的胡人样子。证明当时山西经济、文化是非常富庶、繁盛的地区,有很多从丝绸之路而来的外国人,会定居於山西,带来很多带有异域风情的文化特征。

  发展:博採众长自成一格

  山西窰业不乏开创性贡献,如介休窰北宋创烧的白地黑花,引发了晋、冀、豫此类装饰在金代的大流行。三晋窰工在博採众长的同时,尤为注重重塑自身工艺与文化特色,产品面貌翻新入妙,如同己出,自成一格。

  展品中精美的白瓷香毬,即现代类似於香薰的小薰炉,非常清晰地体现出了宋代追求清新雅致的生活特色。北宋刘敞《戏作青瓷香毬歌》云:“濛濛夜气清且嫮,玉缕喷香如紫雾。天明人起朝云飞,彷彿疑成此中去”。

  出土於内蒙古自治区造型独特的提梁壶,是一个鲛人拢手的形象。鲛人人首鱼身,有一点像童话故事中美人鱼的样子,此造型在瓷器非常少见──背部花瓣形状中有注口,鲛人双手捧处为出口。提梁壶产自辽代,当时山西大同、朔州,均属於辽、西金範围之内,山西陶瓷中有很多辽的器物特征。也说明了当时山西的瓷器艺术烧製的水準非常之高,曾远销到很多地区,是山西瓷器外销的重要佐证。

  在本次的展览当中,主办方从故宫博物院借展而来的一方瓷枕,由山西河津窰烧製,上书乾隆皇帝所题文字。比较有意思的是,当时乾隆皇帝拿到这件瓷枕的时候非常喜欢,但他觉得这件瓷枕烧製工艺绝佳,就认定是定窰的烧製品。所以在大篇的文字当中对定窰大加讚扬。但后来的专家考古研究发现,无论从烧製工艺,还是瓷枕上的图案构思,均显示这件器物应出自山西河津窰。

  创新:山西琉璃呈现新貌

  元明时期,山西建筑琉璃工艺臻於鼎盛,珐花工艺流行,中东传入的孔雀蓝等釉色风靡一时,形成了一股前所未见的新风尚。

  山西琉璃大多是作为建筑材料来使用的,因其防水、耐用,色泽艳丽,被广泛用於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上的琉璃瓦以及各种吉兽装饰等。韩敏介绍,烧製琉璃主要以铅作为助溶剂,大约要在700-900℃的温度下来烧製,呈现出绿、蓝、黄等多种颜色。在中国很多大型的建筑中,包括当时的宫廷建筑,像故宫裏的琉璃构建,也是当时由山西的工人去烧製的。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孟耀虎表示,山西古陶瓷虽成就卓著,但因其深受历史上瓷业发达的冀、豫、陕窰业之影响,故其光芒长期被磁州窰、定窰等历史名窰所遮罩,以致鲜为人知。

  北朝时期山西的陶瓷业上承汉魏传统,同时呈现出融会东西文化、南北技术风格的面貌,为大唐盛世的陶瓷辉煌奠定了基础。

  看得到美,品得出味道,从观展中领略山西陶瓷发展的历史概貌与非凡成就,是为特展之初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