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冰雪圆梦\呼伦贝尔搭建冰雪运动平台

2019-07-25 03:23: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青少年运动员在馆内训练\大公报记者徐小惠摄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冬运会)将於二○二○年首次在内蒙古举行,其主场馆即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坐落於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目前一期工程业已竣工,并投入竞技比赛、专业训练等场合的使用。七月十一日上午,范长江行动内蒙古行一众学子前往该场馆进行参观採访,在训练场地上与小运动员们一起溜冰,感受内蒙古的运动梦。\大公报实习记者 蔡静颖、蔡敏仪海拉尔报道

  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以“卷云”、“哈达”为造型,鲜明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内蒙古的色彩。

  尽显民族色彩

  场馆总佔地面积1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预计最多可容纳逾九千名观众。一期工程包括大道速滑馆、短道速滑馆等,已於去年十二月竣工;二期工程包括冰球冰壶馆以及运动员公寓等,目前正在建设中。工程承办商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二期工程项目部安全总监杨前成在现场告诉採访团,每个项目的场馆对於冰的厚度、冰的质量,要求都不一样,他说场馆建成后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能够同时举办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运动的大型国内、国际A级赛事和训练任务的冰上运动馆。

  培育冰雪人才

  第十四届冬运会不仅是一次展示内蒙古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对外形象的盛会,也有利於大力推广冰上雪上运动,提升内蒙古的竞技冰雪竞争实力,推动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冰上雪上运动的发展和普及。馆内海拉尔区全国十四冬主场馆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孟令华在介绍中提到:“当初也是为了建设训练基地— 一个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帮助年纪较小的孩子发挥他们的潜能。”

  内蒙古地理位置较为得天独厚,自建国以来一共培养了一百多名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的运动员,但由於运动员要在户外练习,气温低需要穿很多衣服,导致训练不能灵活活动,削弱运动员发挥潜能、为国增光的机会,因此“特别急迫需要去建设这个基地”,孟令华说:“如果没有建立这个基地的话,相信这些运动员很快就会被其他省市的人挖走了。”

  当天一群青少年运动员正在馆内训练,小运动员们专业的动作、整齐的队形和冰场上风驰电掣的身影,令採访团的成员们惊叹不已。是时正在馆内练习溜冰的孙鲁伟现年十一岁,在接受採访时,他表示自己从八岁开始学习溜冰,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专业的运动员。他现在天天需要训练,每天三个小时。孙鲁伟认为这是自己的爱好,很享受过程并不觉得辛苦。他同时表示很喜欢这个训练馆,因为场地很大,学校的场地只有这裏的一半,这儿让他能够尽情发挥。

  是次冬运会设置七个大项、十五个分项和一百零九个小项,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将举办其中的开闭幕式和冰上运动项目,包括: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目前已成功承办过自治区第二届冬季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和速度滑冰、短道速滑两项竞技比赛任务;并将为二○二二年北京冬奥会提供备战、集训基地;为培育新一代冰雪选手设立良好的平台,为冰雪运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