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艺术赏析/《未忘之书》动人心弦/佛 琳

2019-09-21 04:23: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晴希望拥有个人生活空间

  郑廸琪编剧、陈焯威导演的《未忘之书》,作为香港话剧团黑盒剧场的作品,在狭小场地内能发挥高度的感性能量。这是一齣典型的家庭伦理戏剧。单亲妈妈芬姐(姚润敏饰)辛劳半生,将三个子女抚养成人,现在终於展开退休生活。芬姐将自己的住所装修,於是暂时搬进二女儿晴(陈秄沁饰)的小房子居住。正是“相见好,同住难”,芬姐与晴之间多接触而加深摩擦,然后勾起多年来埋藏在二人心中的一段未忘往事,再加上大女儿惠(马沛诗饰)和三儿子恒(赵展禧饰)的推波助澜,四人家庭最终来个深情剖白,骨肉难离。

  郑廸琪编写的剧情以人物个性为主导,角色本身的性格乃是家庭关係崩溃的引火线。芬姐个性豪爽也许不是天生而定,她早年在澳门结婚,但与丈夫却未能修成正果。编剧善用了这个全场不出场的隐藏角色—丈夫/父亲。早逝的丈夫成为芬姐与儿女之间埋藏多年而难解的鬱结,同时让观众追看剧情,希望发现事情的真相。

  伦理亲情 追忆往事

  晴亦有其独特个性。小姑独处表面上与世无争,但更似避世而不愿与他人深交,藉此掩藏多年来内心的创伤。编剧没有对晴的个性作出深入描写,但侧写的手法展现了晴的执著个性,例如晴对於分类回收环保物件的要求,她对旧物的保留态度,以及坚持要与母亲区分私人空间的意志。另外,惠早已结婚而另有居所,但无论对晴及恒的严格要求,抑或对其自身家庭子女的管教,都显示其身为“大家姐”的专横个性;剧本对於恒的笔触不太多,但见他事事嫌烦,激动时刻却躲进厕所呕吐,亦显示他自小在该家庭内深受影响。

  观演距离 限制想像

  这样的一个家庭伦理故事,大概也是老生常谈。透过人物个性来建构戏剧衝突之余,编剧亦运用时空交错,安排三个子女的童年角色穿梭剧情,以此作出今昔对比。童年的子女对於父亲的深刻印象,对照现今各人对亡父不同程度的淡忘或加深记忆,对剧情都能产生动人的笔触。不过另一方面,三名幼童穿梭剧情的分布逐渐走进观众的预期之内,再加上黑盒剧场搭建了非常写实的家居布景,令导演在空间调度方面没办法作出更多具想像力的处理,导致演出进程逐渐变得呆板。

  黑盒剧场亲近的观演空间,一方面让演员细腻的感情容易传达,但另一方面亦削弱了适当的观感距离。《未》剧由两批儿童演员在不同场次轮流演出,我观看的场次中,三名儿童演员的真实年龄和身形都较角色年长,虽然观众都会接受他们演绎的幼童角色,但在个别场景怎也有点“过度扮演”的情况。倘若编剧和导演能够适量调节儿童演员的出场次数或台位安排,全剧的虚实处理将更效,就像最后一场芬姐与三个幼童角色相聚,从前和现在的恩怨都能一笑而消除。

  成年演员方面,姚润敏与陈秄沁肩负了全剧的主要戏分,二人的角色外在形象和内在心态都有恰如其分的处理。前者在剧末述说“吃烧乳鸽”的台词,层层迭进,徐疾有致,一方面让观众想像到家庭破碎的背景成因,同时亦强化了其角色多年来肩负家庭重担的动力。陈秄沁自然而深情地塑造角色个性,亦令该角色的形象立体而可信。晴一直守护着为亡父保留的画册,对於这本“未忘之书”的执著,陈秄沁透过锐利的眼神和倔强的台词,充分展现子女不忘前事的坚毅意志。她向母亲(芬姐)讲述多年来心中抑压,真挚感情流露,台词表达流畅,让观众深切感受角色的内心伤痕。 香港话剧团供图,摄影:Ifan Yu, Jeffy Lau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