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箱上有字,锦上添花

2020-02-14 19:06:08大公网 作者:林矗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0年1月底,日本捐赠品纸箱上的字引发热议。

送人,要搞清楚对方喜欢什么,很费心思。特别是国和国之间,向来轻财重礼。这次不用猜,我们迫切需要医用物资。

够用心的人,才会去想多附加几个字。

而日本人做事的确用心,近乎偏执。如果说动漫花道还属于精神层面上的追求,那把和果子做的几乎吹弹可破,寿司的创意天马行空,用心到可称为食物美学。

若要留言,必须有可以沟通的基础,可以共鸣的纽带。

俄罗斯送口罩,俄语我不懂,中文他不懂,英语大家都不懂。心意就搁这箱子里,花哨的咱也整不了,这个实打实的礼,我们也实打实地谢。

但日本不同。公元六七世纪之前,日本没有佛教儒家伦理和世俗文化,没有官阶律令,当然,也没有奈良。

日本的战国时代,一直热衷于茶,渴望一只宋碗,一个宋画,直到千利休,赋予日本茶道简的思想,才挥别中国茶道。

即使不在文化上溯源,但找一种精神联结,中日间,比比皆是。

语言是否得当,一是看谁跟谁说?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发的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局,收的是湖北高校。那就是高人之间的交流,直白意味着寡淡。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准确说这是偈,与诗是好邻居,有时交融。重要是说的是否够精彩?当然。如果把“请来日本传法”绣到袈裟上,鉴真和尚也许依然发愿东渡,但是感动应该会少一点。

再看引用的背景。天皇之子曾命人做的千条袈裟,赠给唐朝僧众。旧话重提,本国先贤我们依然很崇敬,历史上咱哥俩也是一直密切交往的。

或者,他们想的是:贴上几个字,这一路是否会被优先照顾,是否免于被混杂,是否让收礼人心头一热?

寻常的事,用心地做,就会充满趣味。

后面随箱还来了《诗经》里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据说是在日留学生的动议。《千字文》里的“同气连枝”,和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自然的表达,特别有生命力,从故纸堆里拎出来仍然鲜活。

面对一片汉瓦,即使没有任何纹饰,也令人满怀敬意。敬它时光悠长,敬它出身纯良。

中国人情感的传达,需要一个载体,最好是岁月的见证,比如山水草木,明月照人,春风沉醉等意象,传递给另一个中国心。日本人懂,还懂锦上添花。

历史情绪还是有的,且放一边。共和国的公民,每个人都有责任养一些大国的气度。何况,现在大伙儿都憋着呢。

“待得武汉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