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学者评价\领导全国舆论

2020-08-16 04:23:4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战时环境中,报业生存维艰,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凡接受大公报记者採访时提到:“从今天的资料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当时大公报印报的时候要用好几种不同的纸来印,不同的纸有不同的价格。”但真正的困难远非於此。

  七七变起,平津失陷,大公报津版先断;八一三变起,上海沦陷,大公报断然停刊,同时发表掷地有声的两篇评论《暂别上海读者》、《不投降论》:“我们是中国人,办的是中国报,一不投降,二不受辱。”武汉撤退,汉版迁渝后,太平洋又战起。

  香港沦陷前夕,大公报与读者悲壮告别,总经理胡政之说:“我们要吃下砒霜,毒死老虎,以报国仇。”1944年敌军长驱入桂,大公报桂版也绝。俞凡说:“大公报在抗日战争期间颠沛流离,物资等方面损失很大,但是一直坚持不投降,‘没有在敌伪的刺刀下办过一天报’,这是很了不起的。其他像申报、新闻报这些报纸,在上海租界沦陷以后,都接受了日本新闻检查。”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此前谈到大公报“日本投降矣!”这个标题时说:“在标题上用虚词‘矣’和感叹号,这种一般标题上忌讳用的(字符),来表明报纸的情绪,也是表明了人民的情绪。”

  “大公报一直努力披露日军暴行,呼籲国际正义力量来支持中国抗战,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援和国际舆论发挥重要作用。”俞凡说。

  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