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那湧动在维港之畔的女排潮

2020-10-26 04:23: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电影《夺冠》展现中国女排从低谷走向辉煌的历程

  2020年国庆之夜的广州,秋月如珪,银辉遍地。近一年未看电影的我走进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夺冠》。

  观看《夺冠》既是由於心中浓浓的女排情结,更是因了4年前我在香港迎女排陪女排送女排的一段女排情缘。当女排苦练、参赛、夺冠的一帧帧经典画面在银幕快速闪过,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飞扬,视线渐渐模糊,而4年前的一幕幕感人瞬间越来越清晰地在脑海浮现……\穆 亦

  “欢迎!欢迎!”数十位耄耋老人挥舞国旗和区旗,井然有序地排列在香港志莲护理安老院的过道,迎候着中国女排的队员们。

  这是2016年8月28日国家里约奥运精英代表团走进香港社区、校园、商场、体育馆、老人院,与香港市民温馨互动的场景之一,也是中国女排访港的第一站,我有幸代表主办方之一陪同前往。

  走进老人院温馨互动

  志莲护理安老院是由志莲淨苑营办的政府津贴安老院,入院老人300多位,其中90岁以上老人112位,百岁老人12位。女排姑娘们上午一大早来到这裏,看望慰问老人,观看老人们表演节目,与老人们一起开开心心地玩遊戏。

  遊戏名叫“大风吹”,由7名老人和8名女排队员共15人参与,在一块直径2米左右的圆形彩虹布上玩滚球。随着主持人间断喊出“微风吹”、“大风吹”、“颱风吹”,参与者抓住大圆布的一角,互相配合,上下抖动,从慢到快,从快到急。圆布不断变化,皮球蹦跳翻滚,“险情”(皮球落地)不时发生。没有参与的郎平教练及其他4位队员也在后方加油、起哄、救球,场面欢快热闹、其乐融融。

  冠军队员如此投入地与老人玩遊戏,让老人们十分感动。一位老人眼含泪光地告诉我,几十年前她就喜欢看女排打球,为女排夺冠欣喜,因女排失败难过,今年奥运女排逆境夺冠,她高兴了好几天。听说女排要来,昨晚兴奋的一夜没睡好。没想到这些明星队员这麼没架子。

  临别,老人们向女排队员送上了亲手製作的精美手工刺繡礼品,女排姑娘们非常喜欢。队长惠若琪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载了她与一名长者的合照,并写道:“今天去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们,看到他们健朗地挥着国旗很感动,还得到奶奶们做的手工礼物,超厉害!我会好好珍藏的。听到他们眼含泪光和我们说中国女排是她们的骄傲的时候,我们也泪花氾滥了,原来我们单纯的拚搏奋鬥影响着这麼多人……”

  与老人们依依不捨地告别出来,女排队员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奥海城商场。

  这是我第一次在香港看到如此热烈的场面、这般欢呼的人群。只见商场内人山人海,上下三层站满迎接的市民,有的手持国旗,有的举了名牌。首层立起一块巨大背景板,上书“恭贺中国女排夺金”几个大字。大厅内整齐坐了200多名小朋友,个个翘首以待、激动万分。

  当身材傲人、形象靓丽、神采飞扬的一个个女排队员走进商场时,现场爆发雷鸣般掌声和欢呼声。看到最后一个出现的郎平教练,商场内的欢叫声更是达到了高潮,人人高喊着郎平的名字,高呼着“中国女排”。片刻,12名女排队员在背景板前站定,用粤语整齐喊出:“香港嘅朋友,你好!”现场又是一片欢腾。

  女排队员先是与市民互动,后又分组与小朋友玩遊戏,大小朋友十分投入、玩成一团。更有趣的是答问环节,小朋友天真提问、充满童趣,大朋友有问必答、妙语连珠。

  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问:“你们平时除了打排球外,还会做什麼呢?”张常宁笑着回答:“我们平日不用训练时,会听音乐轻鬆一下,保持开朗心境。”

  一个紮马尾辫的小女孩好奇地问身高2.01米的女排第一高袁心玥:“你家人是否也跟你一样高呀?”袁心玥笑了:“我的爸妈也很高,但没有我那麼高。”

  童言无忌问教练“恶唔恶”

  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认真地问女排队员:“你们的教练恶唔恶(兇不兇)?还是很温柔?”现场马上哄笑起来。郎平听了立即摇头摆脑,装出一副兇巴巴生气的样子,大家开心地笑了。队员们把这个“难题”丢给了直率的丁霞。丁霞也不推辞,代表大家回答:“郎平教练训练时对我们非常严格,但平时很和蔼,会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我们。”大家报以掌声。

  举手提问者争先恐后,未获机会者难免失落,主持人灵机一动让小朋友用笔写下对女排想说的话,贴在舞台的“心形”布景板上。小朋友笑了,立即埋头写起来,他们写的是:“我很喜欢奥运的姐姐!”“中国女排世界第一”“加油!努力!”“东京奥运继续加油!”“永远支持你们!中国超劲!”等。

  当队员们步出商场,小朋友和市民们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欢送她们离开。不少手持相机的女排迷从楼上追到楼下,从场内追到场外,不放过一个互动的过程、欢呼的场面。我也迅速化身女排迷用相机拍下了一个个感人瞬间。

  三天时间裏,女排姑娘们还参加了政府酒会、文艺演出、敞篷巴士巡遊和排球公开课等活动,所到之处市民闻风而至,现场人潮汹湧,一片欢声笑语。29日下午女排队员们离开香港前往澳门,港澳码头更是千人送别,难捨难分,使“全城热恋”达到顶点。

  陪同女排的3天裏,每天都有一些东西让我感动、兴奋、惊奇、震撼着。在香港少数激进分离分子鼓吹“去中国化”“去大陆化”,甚至叫嚣“港独”的今天,在部分香港青年受“黄师播独”影响、对内地偏见日深的今天,我从未想到香港市民对中国女排竟然这麼关注、这样喜欢、这般狂热,一点也不亚於内地民众!

  荣誉归集体 圆梦靠拚搏

  为什麼中国女排访港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为什麼女排队员受到这麼多港人的由衷喜爱和疯狂追捧?我得出了三点结论:

  女排精神,陆港共鸣。从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先后10次在世界女排三大赛上夺得冠军。放眼世界体坛,在不到40年间十次夺冠,对集体项目而言,是不多见的。女排夺冠固然可敬,但更可敬的是女排那种不畏强敌、顽强拚搏、永不言弃的精神。一次次鱼跃救球,一次次跌倒爬起,一次次竭尽全力,一次次惊天逆转。正是这种面对强敌无所畏惧的霸气、克敌制胜的锐气、永不言败的骨气,赢得了内地民众的追捧,也得到香港市民的认可和喜爱。香港媒体曾经报道,一位年过七旬的苏先生说,喜欢女排这麼多年,看着她们起起伏伏、有升有落,人生也是这样,但我们要像女排队员一样,一直向上看,不断挑战极限。她们的比赛过程真正体现了竞技体育的精神。

  女排情结,由来已久。朋友告诉我,香港市民对女排的热情和关注时间久远。除了关注中国女排参加世界三大赛外,1993年第一届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香港举办,此后香港又举办过多次世界女排大奖赛的总决赛和分站赛,香港民众对中国女排的关注度和喜爱程度逐年递增。每次中国女排到达香港,势必引起当地球迷的一波“女排热”,而中国女排也会留下一些故事。2013年8月8日,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女排大奖赛的欢迎晚宴上,中国女排郎平、赖亚文、孙玥三代相逢,媒体争相报道。2015年7月16日,世界女排大奖赛香港站正式打响,中国队的每一场比赛都吸引很多香港观众,为中国队呐喊,为队员们加油。

  家国情怀,源远流长。香港绝大多数市民都是从内地移民过来,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类、文化同源。家国情怀是他们的家教传承、观念归依,更是情感寄讬、心灵感触和生命自觉。每次中国运动员参加国际重要比赛,他们十分关注,为赛况胶着紧张,为比赛失利难过,为赢得胜利欢喜。我注意到,女排队员来港,不少家长抱着小孩来看。家长吴先生为了让孩子更清楚地看清女排队员而把孩子高高举过头顶,并如数家珍地给孩子讲解这是谁、那是谁,打什麼位置、有什麼特长。另一位带了孩子的家长激动地接受媒体採访说,虽然孩子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女排对於香港的鼓励意义,但是他想让小孩从小就了解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概念,并让孩子将女排勇於拚搏的精神牢记於心……

  在观赏中回忆,在追念中观赏。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很快就结束了。走出电影院,漫步珠江边,影片中的画面和4年前的情景,仍时空交错地在我脑海不停闪现、回放,久久挥之不去。

  秋夜如镜照月影,清风拂面湧心潮。有人说,中国人为什麼这麼在乎一场比赛,连香港人也惦记着女排的出征和夺冠。这是胜负心吗?这是不自信吗?非也!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竭尽全力、永不言弃。当年,面对改革开放之初的百废待兴,面对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面对部分国人的失落、彷徨和迷茫,女排精神曾经激励、感召、鼓舞了一代人,成为整个民族自尊自强、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今天,面对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而蓄意发起的多方打压、对香港实施的恶意制裁,面对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衝击,我相信,女排精神在带给我们灵魂深处巨大触动的同时,仍将成为我们每个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华夏儿女更应弘扬女排精神,团结一心,顽强拚搏,砥砺奋进,永不言弃,任何外部压力也压不垮我们,任何围堵制裁都摧不倒我们!

  (文中小题为编者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