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跨界创作 技术现学

2020-12-10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陈家俊的“鲁布.戈德堡机器”《嘉年华》\大公报记者徐小惠摄

  藉着疫情中新媒体突飞猛进,“十下创作”发展飞速,但对於更多的、没有新媒体基础的艺术从业者而言,他们要何去何从?George的经历也许能说明问题。

  George并非艺术科班出身,也不是什麼“技术大神”,他毕业於新闻传播类专业,之后三次创业,从城市农莊,到密室逃脱,再到“十下创作”,跨度可谓不小。“十下”初时从事短期展览和品牌活动业务,后来拓展到博物馆,再到室内装潢、设计,不断延伸。“其实很多东西,我们都是业余的,但做得比专业的更好。”George说。

  事实上,所谓艺术科技,那些用集成电路、电脑编程等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与用手机描描画画、简单槓杆原理创作的艺术作品,并无高低之分;另一方面,想法往往比技术更加重要,艺术科技因带了科技二字,看似高深,但在知识更易触得的互联网时代,其在技术上对艺术家的要求并非很高。

  以本地艺术家Joseph(陈家俊)为例。日前正在城大般哥展览馆举行的“艺术机器.过去/现在”展览中,Joseph带来的当代“鲁布.戈德堡机器”《嘉年华》,用滑轮、槓杆、弹珠等工具组合成一个机械,观众可以追踪弹珠的动态,欣赏它们穿越各种通道过程中的乐趣。看到这样複杂精密的机械设计,恐怕很难想到作者本人并没有机械等相关专业背景,“我觉得这都不是问题,现在互联网这麼发达,想学什麼都能在网络上学到的。”Joseph说。

  相比较技术的限制,反而是心理的门槛更难跨越。“我们希望这个市场,乃至这个世界,不要那麼闭塞,要开放一点。”George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