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最美的书丨《植物先生》:为二十四节气植物作传

2021-04-12 04:24:17大公报 作者:张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植物先生》由全手工锁线装订。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植物的身影最是熠熠生辉。要是没有植物,也许《诗经》和《离骚》就不存在了。”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杭州余杭区作协主席袁明华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说。在内地当代作家中,袁明华对植物情有独钟,他的新作《植物先生》获得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通过“科普打底,人文培土,地标导航,游记呈现”,向读者介绍了蜡梅、白玉兰、蜀葵花、无患子等二十四种应时而生的植物,为二十四种节气代表植物写传。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在袁明华看来,中国是农耕文明大国,以“二十四节气曆”精确指导农事,自然是头等大事,而农事的对象,除了植物还是植物。在万世沧桑的进化中,人类与植物也须臾不可分离。如何让植物生长更接地气,更能顺应天时地利,没有比“二十四节气曆”更具有指导价值。

  “中国乃世界园林之母”

  少有人关注的是,中国是世界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百年前,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就说中国乃世界园林之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事实。”袁明华介绍,当年西方国家从中国盗取的东西很多,现在人们只知道火烧圆明园和盗掠敦煌文物,其实,西方国家从中国还猎取大量的植物。他谈及创作初衷还提到,现在很多小孩子不接地气,对我们自己的植物不了解,而亲近植物可以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莫大的兴趣,所以《植物先生》有一个副标题:二十四节气植物研究课。

  在《植物先生》中,袁明华精心挑选了心目中代表性的二十四种草木:立春的蜡梅、雨水的结香、惊蛰的白玉兰……小寒的荸荠、大寒的水仙花。他曾踏遍千山万水寻找“树王”“花魁”,到古巴印第安人土著部落寻找烟草,在伊朗寻找开心果,探访萧山梅里村的柿子树,崇明岛的水仙花,以及吴昌硕的蜡梅,郁达夫的迟桂花,苏童的枫杨树,一路寻觅一路书写。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评价:“天下所有所有的灿烂妖娆奇异丰硕素樸谦逊,都被《植物先生》拥揽入怀。”

  “椿萱并茂”比“寿比南山”形象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在农村,割羊草、割猪草,天天与植物打交道,还跟着爷爷种各种蔬菜,不同的季节种不同的菜,不同的季节吃不同的菜,对植物有着深刻的情感联系。”袁明华说,自己与植物有冥冥中的缘分,恢复高考当年,语文试卷上的作文题目《路》,他写的都是植物,从农村机耕路上的水杉树写到井冈山革命之路的映山红,居然得了高分。

  他发现,古今中外所有的作品中,植物的身影最是熠熠生辉,“要是没有植物,中国江南古村落大户人家的厅堂裏就不可能出现那么多‘椿萱并茂’的匾额,比空洞的祝福语‘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强多了”。

  而川端康成的“物哀美”,与叶嘉莹提出的“弱德之美”,亦无不与植物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顶尖画家也多半以植物为一生的追求,梵高笔下的丝柏、麦田、橄榄树,包括早期《吃土豆的人》,自己读一次就震撼一次。

  文坛特立独行的“树先生”

  袁明华推崇“勇敢走向未知世界”,他目前已走遍了7大洲4大洋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追寻心中的植物。外孙女认为外公知道世界上全部树的名字,所以给他取名“树先生”。对植物的喜爱,“树先生”达到痴迷的程度。为了最爱的银杏,袁明华曾经驱车十几个小时去山东莒县浮来山寻找3000多岁的银杏王,无数次造访浙江西天目12000多岁的天下银杏始祖,捡来银杏果种在家里。

  “西天目悬崖绝壁之上的‘五世同堂’已经活过12000岁,而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才5000多年,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史都才5000多年。”他对大公报记者说,“两相比较,你不能不感慨,是植物的圣灵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袁明华还曾数度探访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大门右侧牛顿宿舍窗外的“牛顿的苹果树”,那是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励志树”“科学树”。在规划筹建自己的教育品牌橄榄树学校之初,他曾大胆计划将“牛顿的苹果树”嫁接过来,后因创意被占先才无奈作罢。还有一次,袁明华到广东中山参观孙中山故居,得知故居庭院那棵酸豆树是130多年前孙中山从他母校夏威夷檀香山普纳荷中学捡来的种子长成,非常震惊。他后来专程飞去普纳荷中学,找到校园内那棵孙中山当年捡拾种子的母树。

  紫荆艳丽“花意”更好

图:香港紫荆花又叫“洋紫荆”,是专指红花羊蹄甲,先叶后花;内地的紫荆系灌木,先花后叶,不能叫紫荆花。

  约访袁明华时,内地的紫荆花开得正旺。袁明华说,近日在杭州所居社区散步,发现家家户户外墙边都绽放着一丛丛“紫荆花”。花好,一嘟噜一嘟噜满条红,一派春光明媚,甚是艳丽;意更好,兄弟和睦,骨肉情深,而且还是不离不弃、美好爱情的象征。

  袁明华提到,紫荆花作为港花,尤其是1997年香港回归采纳紫荆花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后,内地也掀起了“紫荆花热”。但稍加科普,同样存在着一个认知问题。香港紫荆花又叫“洋紫荆”,是专指红花羊蹄甲,系羊蹄甲属,偏热带植物,小乔木,先叶后花,花期漫长,经冬至春,五片花瓣轮生排列,如区旗上的图案。内地的紫荆係灌木,先花后叶,紫荆属,却不能叫紫荆花。所以说,“此紫荆非彼紫荆也”。

  有一年陪儿子去香港大学面试,袁明华走着走着便又走进孙中山的故事里。多个细节证明,孙中山是喜欢植物的。从美国檀香山回来后,孙中山因为破除迷信毁坏村庙北极殿遭村民责骂而被父亲送去香港读中学,后又入香港大学的前身香港西医书院读医学专科,这是一所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的医学院,有权威人士论定,孙先生在这裏学得最好的是植物学和化学。

  袁明华更钦佩的是,尽管后来弃医从政,孙中山因为精通植物而发明的“中山四物汤”(黄花菜、黄豆芽、黄豆腐、黑木耳),至今仍在百姓口碑中广为流传,而据说当年凭借这一发明,曾在广西境内救治了不少病人。“那天我在港大校园内注目孙中山雕像,紫荆花瓣铺满一地,高高的木棉花像火焰一样燃烧。”袁明华说。

  设计揭密丨“嫁接”树与书

图:孙中山故居庭院的酸豆树,袁明华曾专程飞去檀香山普纳荷中学,找到校园内那棵孙中山当年捡拾种子的母树。

  打开《植物先生》描写冬至竹子章节的拉页,散落纸张中的真实竹叶与隐现的竹林水墨插图叠合在一起,影影绰绰、虚实交错,而整本书24个章节都是将树与书“嫁接”在一起的完美例子。本书的设计者许天琪说,因为纸张本身就是由植物纤维做成,如果能把书中提到的竹子叶片、无患子果实、蜡梅花瓣等加到纸浆里,“读者就可以通过纸张认识这些植物了”。

  袁明华指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插画不稀奇,稀罕的是24幅画中间包牢的一张纸,是植物打造的24种花草纸张。拆开来抖一抖掉渣,那不是掉渣,而是植物的身影。责任编辑王其进也表示,这本书所有的编辑工作努力是希望读者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嗅觉、感觉,能够顺着作者的指引去认识研习身边的植物。

  《植物先生》“嫁接”树与书的思路面临两个难点:其一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抄入纸浆,其二是24个节气每个节气一种植物,要在一个时间段生产出来难度很大。许天琪介绍,书籍的合作印刷厂也吃了不少苦头,因为手工配页人力成本消耗极大,很多印刷厂都会极力避免接这样头疼的手工活,一个同行向她抱怨,整个印刷厂的手工工人都在做《植物先生》,工厂都被搞瘫痪了。

  据大公报记者了解,因为前期二十四款花草纸原料收集难度大,加上每次生产每一种花草纸都要保证至少一池的浆料,生产成本高,时间长,条件苛刻,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印刷了16000册,目前只通过一些社群渠道精准投放到真正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手上,而且目前还没有加印计划,市面上很难购买。

  《植物先生》本书全手工锁线装订,独家研发24种花草纸,与24篇文章、24幅彩图气息相通,形神统一,共同呈现植物之美。在上海新闻出版局主办的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中,《植物先生》脱颖而出。今年,它还将和另外24种图书代表中国参加2021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植物科普/求证与鉴别

  中外都不乏中国植物研究的佳作。在给大公报读者推荐相关书目时,袁明华提到两本,一本是威尔逊的《中国││园林之母》,这一部严谨的著作为中国植物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本是清嘉庆状元吴其濬编写的大名鼎鼎的《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古代植物志的典范。袁明华也表示,近年来有关植物的科普读物汗牛充栋,这类书中有不少不靠谱的认知错误,需要读者去求证与鉴别。《植物先生》和其他作品一样,也将在不断纠错中成长。

  作家简介:

  袁明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余杭区作家协会主席,企业家,教育家,旅行家,公益人士。曾是杭州最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之一,受命援藏支教,后投身实业,创办有工业品牌“冈底斯”及“耕读缘”、“橄榄树”教育机构及相关文化产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