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影评/那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于理

2021-07-05 04:24: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921》最大的特点是,抓住了13位代表这群年轻人作为普通人的这一面,他们有爱情、有个性、有习惯、有冲突,甚至也有稚嫩与弱点。只有拍出这群年轻人的真实状态,当下的年轻人才能更好地与他们“相遇”。所以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刘仁静、邓恩铭、王尽美这三个最年轻的小伙子,有着相当充沛的精力和属于青春的探索欲。他们一来到大上海,就赶着去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一看究竟,他们被“大世界”俱乐部里的哈哈镜逗了,对新世界满满的好奇。

  影片一直在拉近这群创造了历史的年轻人与当下年轻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年轻的观众很自然会有这样的想法:原来他们跟我们一样啊。那为什么他们能够创造历史呢?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加入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什么他们出身、家境不错,却甘愿冒着生命风险投身其中?

  李达与王会悟在天台上的那一席对谈,也许能够让我们明白答案。李达说,当初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时,他率领众人抵制日货,可就在点火焚烧的关头,他才发现他手中的火柴也是日货。“偌大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多么悲哀。”

  这种悲哀的情绪,沉淀在这群年轻人心底。在“独立日”的庆祝游行上,毛泽东被挡在法领馆的高墙之外。高墙内外国人盛装出席,欢歌笑语,觥筹交错,烟花绽放;高墙外,则是国人眼巴巴看着。但这是中国的国土啊,什么时候我们的人民才能享受这样的幸福?被深深的悲哀压抑着的年轻人,需要寻找情绪的释放,需要出路。毛泽东鬱鬱狂奔。

  但路在何方?

  彼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家撕裂、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各种改革踉踉跄跄、屡试屡败。任何有着爱国之心的有识之士,都想着救亡图存、变革图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知识分子给出了一把解惑的钥匙,为中国未来革命点亮了“火种”。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引导行动的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成立中国共产党,就是最大的行动,就是最有用的出路!

  有着拳拳爱国与救国之心,坚定着正确的信仰,这是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此选择、如此勇敢的理由,这也是他们共同的精神世界。他们积极探索,勇于担当,奋不顾身,甚至舍生取义。电影结尾用一段蒙太奇,展现李大钊、李汉俊、杨开慧、邓恩铭、何叔衡等革命先驱英勇就义、壮烈牺牲的画面,令人动容。

(转载自澎湃新闻,内容有删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