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打造更多文化名片 提升城市魅力和活力/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会长 马逢国

2021-07-22 04:23: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尊敬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张旭副部长、卢新宁副主任、各位嘉宾,同业和朋友,大家下午好,多谢大家出席今日,由香港文联举办的高峰论坛。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为香港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今天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对这个议题的看法。

  香港故事

  香港百多年来从小渔村变为现代化大都会,文化发展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基因,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也由于历史原因,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令香港文化呈现出中西合璧、多元发展、商业气氛浓厚等特点。

  曾几何时,内地改革开放,香港文化曾经发挥了相对重要的影响,深圳蛇口开发区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就是从香港传过去的。香港渐渐也积累形成了和谐共处,积极面对困难,奋发拚搏的狮子山下香港精神。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香港的通俗文化,包括流行音乐和港产电影,在内地风靡一时,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及观念更新的其中一个重要动力。

  香港回归以来,特区政府较为重视文化建设,历届政府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投入了较大资源,逐步建成的西九文化区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正如刚才很多嘉宾发言都提到,香港定期举办各大型国际艺术展览和文化盛事,例如艺术节、电影节,巴塞尔艺术展,影视娱乐博览,参观人数屡创新高的书展等文化平台,在明年将主办国际演艺协会会议。香港也是全球第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香港亦拥有演艺、影视、动漫、文字出版、印刷、摄影、设计、行政管理等等各方面的人才,在内地和国际,都有自己的位置。加上数以千计的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和非常蓬勃的文艺活动,都可作为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资源。但是,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全面促进文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好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我们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香港回归之后,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时引发动荡,特别是国民身份认同、国家归属感等方面。个人认为,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文化工作,最终达至文化认同,才能彻底解决。

  文化建设的作用

  文化建设发挥的作用,在于提升整体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而强化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培育普及,将可倡导社会融和,加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人心回归,能成为助力落实“一国两制”,确保长期繁荣稳定的强大动力。从经济发展方面,运用深厚和多元的文化底蕴,锐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打造文化传播平台,亦可促进香港经济转型。维持香港的国际地位。作为大湾区的一员,更应通过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湾区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文化智慧,同时拓展香港的发展空间。

  文化政策建议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想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职能的调整,例如成立文化局或文体旅游局,聚焦整合散落在不同部门的文化政策。这个建议酝酿讨论超过十年,业界早有共识,目前来看,从社会需要和交流中心使命的提出,更突显其迫切性。政府必须要确保社会继续维持高度自由开放、维护安全和谐的环境,活跃宽松的社会氛围,利于创作创新和合作交流。

  文化盛事之都

  随着西九龙文化艺术区的陆续建成,香港的硬件设施比较完备,而软件方面则需要全面提升。我们要制定出一个以香港为主会场的全年文化活动的规划,与湾区城市互动互补,经常性举办各种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项目,发挥“请进来”的功能,广邀内地及世界各地艺术文化界参与和进行交流。多举办国际评选活动,打造更多文化名片品牌,提升城市魅力和活力,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活力之城、盛事之都的地位。

  文创政策

  制定积极的文创政策,增加资源投入,用好香港创作传统和创科优势,善用艺术科技,数码媒体,以基金、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演艺界、创科界和商界与内地联手共同投资创作生产,促进文创产业大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辐射文化能力及支援交流活动

  目前,特区政府设立了近20个驻海外及内地的经济贸易办事处,为配合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新定位,可善用资源,增加这些办事处的文化职能,派置文化官员,专职协调、组织和推动文化交流工作,为文化艺术界提供可依靠的海外平台,帮助大家“走出去”,这将大大加强辐射我们文化的能力。政府为照顾本地业界参与大湾区和国际交流活动,设立了两个主要基金,每年提供约四千万的资助。如要落实推动对外交流的使命,就须增加资源配置的力度,设立专项的艺术文化交流基金,让业界得到更有力和便捷的支援。

  加强人才培训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业界一分子,我们需要牢牢把握机遇,文化艺术界必需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主动深入、全面掌握国情,无论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山川风物,人民的精神面貌等,从积澱五千年的文化宝藏中吸取养分,增强文化底蕴,再通过自身掌握的创造力,掌握好艺术科技和数码环境、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技巧、融会中外的优势,提升文化自信,创新演绎,创作出更多作文化根底扎实,拿得出手的艺术精品和内容,从而积极开展交流,广交朋友,丰富交流的内涵和品位,并从中促进自身发展。

  教育为核心

  至于人才配备方面,必须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社会全面配合,从青少年到社会各阶层,将一体多元的文化政策落到实处,全面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青年人打好历史文化的根底,提供全面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加强培育学生欣赏、掌握,运用艺术的能力,拥有能理解融会东西方文化的特质,爱护国家社会,有民族自豪感的年轻一代,同时也应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多培训创作和展示机会。

  讲好中国故事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精神标识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也曾多次提及以中华传统的和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至于如何充分利用独特优势,将香港打造成为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世界级文化平台,助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实践为人类共享和平、共同建造美好家园的主张作出积极贡献,是一个必须继续探讨的重要课题。

  国家持续支持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安排,除了肯定了香港所具备的条件和表示信任,更是对香港能发挥作用的期许。而从2016年故宫博物院落户香港送出厚礼,今年初宣告成立的文化央企,对文创产业的承担支撑,至刚公布的国家艺术基金面向港澳的特别安排,都显示了国家对香港文化发展作出坚实到位的支持和部署。我相信,在国家大力支持,特区政府的积极领导,加上文化艺术界共同的不懈努力,香港的文化艺术发展前景亮丽,大有可为,而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香港文联

  香港文联是新成立的文化艺术团体,去年开始运作,目标是团结业界,凝聚力量,提升水平,致力为业界提供服务,建构新平台扶助青年艺术家,拓宽与内地新合作交流沟通渠道。我们必将把握机遇,利用好内地文联的庞大网络,积极参与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工作,竭尽全力,与业界一道通过交流,展现香港精神,说好中国故事。

 (标题为编辑所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