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李承祖著作《苍凉的美丽》与读者见面 呈现一个记者的散文世界

2021-11-15 09:04:05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任维东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排队买书,熬夜看书,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直到电池耗尽。这是上世纪80年代给我编织的一个文学梦。”

  面对来自云南文艺界、新闻界、教育界、企业界等各界的读者,圆了自己一个“文学梦”的新华社高级记者李承祖这样袒露自己书写《苍凉的美丽》的创作体会。

  10月13日下午,遭遇北方南下强冷空气的昆明,最高气温只有9°,令习惯了过暖冬的春城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寒冷。不过,走进滇池之滨海埂会堂的玉兰厅,却见云南各界大咖与嘉宾云集,热气腾腾。

  这里正在进行一次新书“品鉴会”。人们一边品着普洱香茗,一边热议刚刚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苍凉的美丽》。该书由新华社高级记者李承祖先生撰写,受到了云南文艺界、新闻界等人士的好评。

  1982年大学毕业后开始记者生涯,从担任农村记者入门,一直在记者岗位上干到退休,他从未放弃自己对文学的热爱。早在上大学时,他就迷上了俄国文学,尤其喜欢普希金的诗歌,迷恋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甚至到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当学校准备安排他去新华社当记者时,他一开始还表示不愿去,因为他当时更想去当文学评论家。

  好在几十年的记者生涯,既帮助他积累了大量真实的生活素材,也充分地磨炼了文笔,为他进行散文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退休后,李承祖重拾文学梦,并把它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感觉自己进入了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很放松很享受。

  正如他在书中自序所说:“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西北荒漠,从山东半岛到西南边陲、湄公河畔。我流连、发现、沉思。从消逝的老昆明到大理、丽江,从少年、青年到黄昏暮年。悠悠岁月,往事如烟,我尽情拥抱逝去的快乐和忧伤。穿行于散文世界,曾经的悲悯模糊了双眼,苏醒的生命力,融化了弥漫在心原上的冰霜。”

  在品鉴会现场,云南省作协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李朝德说,读《苍凉的美丽》的一大感受是可以让我们慢下来,这与当下社会的快节奏形成了对比,让我们有时间思考。好的文字就是让人很舒服。本书文字极质朴、很亲切,情素有些伤感,读后有很强的带入感。

  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庆国在谈到对《苍凉的美丽》的感受时说,这本书带有“苍凉”二字,书名本身就很有深度。80年代,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年代,李承祖要是不去新华社,一定会成为作家。世界上一些著名作家,如海明威、马尔克斯都是记者出身。如果一个记者有文学情怀,那他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写故乡的人很多,但李承祖写老昆明,深挖其历史文化内涵,是很见功力的。看得出来,他是以一种很认真的态度来写作的。

责任编辑:陈运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