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西行悟道》品读会在京举行 书写新西部文化

2022-01-04 17:12:08大公网 作者:郭涛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月3日,著名作家、学者徐兆寿的新书《西行悟道》在北京单向空间举行分享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教授、作家阿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研究员易华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等多所院校的师生和顾客参加了分享会。

  

《西行悟道》在北京单向空间举行分享会(受访者供图)

  青年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教授认为,有关西部的书写中,张承志、昌耀等都是在其他地方生长或工作,所以西部是他们“发现”或书写的一种内容和精神,可以称他们为西部的养子,而徐兆寿、叶舟等是真正的嫡子,是生于斯、长于斯、写于斯的作家。徐兆寿与以上作家又有不同在于,他写了一种文化的西部,并认为那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故而可将他的“西部三部曲”称之为新西部写作。

  70后代表性作家阿乙认为,《西行悟道》是一部大书,一部时间大书,一部空间大书,只有有大学问和大雄心的作家才能写出的一部书,是可以治疗现代病的一部书。他认为,现代技术统治了人类,人生活在各种疾病之中,徐兆寿的《西行悟道》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向着古代行走的路径,可以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那种路径,它能使我们重新理解人和世界。

  青年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说,她女儿看到此书时问她,这本书是不是有关孙悟空的书。她觉得女儿的感受也有道理。她说,有人说徐兆寿的西部书写类似是张骞凿空西域,所以徐兆寿的西行也类似于张骞、玄奘和孙悟空师徒四人的西行,是重新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她说,西部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大空间,试想想,如果没有了张承志、周涛、昌耀、马丽华、杨显惠、刘亮程,乃至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阿来等,中国文学会是什么图景。现在,徐兆寿又以持续不断的书写,尤其是“问道三部曲”从文化空间上对西部文学进行了一次提升,是难以绕过去的文学。她认为,徐兆寿在这部书中对中国文化的诸多猜想是值得学界关注的。

徐兆寿为现场读者签名(受访者供图)

  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的易华研究员说,西部是今天中国文化考古中的重要场域,中国与中亚、西亚之间的古代交流至少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阐述,徐兆寿的文学书写已经涉及到好几个方面,且把历史、考古、民俗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他说,在他的视野里,有关文化散文方面,余秋雨是早期对西部文化进行书写的作家,在当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走马观花,历史本身的探讨居多,而张承志和徐兆寿是带着很深的情感、信仰甚至生命走向西部深处的,甚至在这方面做过大量扎实的学术研究和考古的,所以读起来更有质感,共鸣也多。

  徐兆寿本人表示,在四十岁之前,他几乎是一个西方文化的信徒,他那时写的论文几乎不怎么引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例句,但在他近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中,在不断向西行走的过程中,同时也是长达十多年教授《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上古文化进行了体认,中国文化拥有一种宏观的整体性的理论,但从秦汉以来缺乏了微观的理论,而西方的科学和人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从微观层面进行的探讨,在他的世界里,刚开始两种文化还有对立,慢慢地,两种文化逐渐融和,换言之,西方文化在微观层面上逐渐补足了中国文化的不足,从而使中国文化的宏观理论进一步夯实,有了不可言说的真理性力量。

  在这十年的探索中,徐兆寿学习了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对西部文化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对中国文化的体认越来越强烈,自然也内在地升起一种文化自信。他将在明年出版的四本书中一一讲述些这些收获。

责任编辑:郭晓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