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大公报专访莫言:生花妙笔何在?在江湖河海澎湃

2022-01-25 04:24: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莫言近日在北京接受《大公报》专访。 大公报记者张宝峰摄

  编者按:

  文章馥郁,笔墨风流。如果说,小说是莫言精心营构的思想大厦,那么书法就是他寄寓闲情的自然流波。近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在北京接受《大公报》专访。他表示,“从艺术修养上来讲,一个作家如果仅仅会写小说,只具备这方面的一些才能,还是比较单一。作家应该有书法、音乐、戏曲等多方面的修养,看起来,它们好像不直接作用于小说,但它们却可以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

  从石门到安阳,从行草到甲骨,近年来,莫言在书斋潜心创作之外,亦步涉山海,足踏四方,留下一幅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作家的独特窗口。

  如今,公众号“两块砖”已经发出了近百篇“墨讯”,其中大多数都拥有10万以上的阅读量,受书法、诗词和文学爱好者欢迎。莫言说:“这让我们很有信心,很受鼓舞,我们会继续利用好这片阵地,传扬中国书法文化,发挥自身的正能量。”

  2022年1月16日,“两块砖”登出最新“墨讯”──《安阳学字 殷墟问龟》。其中,有一副对联曰:“立地顶天一大字,求神问卜俩俗人”。整幅字笔法恣意,文情诙谐。而“俩俗人”正是莫言及其挚友王振的自谑。

  难得一见的抒情随性

  “两块砖墨讯”是二人联手创办的公众号,用于发表翰墨作品及相关文章。与莫言的小说不同,这里的文章、书法大抵抒情随性,让人难得见到作家的另一面。莫言对《大公报》记者说,学习书法是一种有意思的活动,跟下棋、打扑克类似,也趣味无穷。“我现在感觉到,写书法上瘾。尤其当你摸到一点门道,感觉到一点细微进步的时候,你的兴趣会更大。我曾经开玩笑说,我是‘见笔手痒’。见到毛笔,就想拿起来写一写。”莫言笑着说。

  说起学书的缘起,莫言回忆道,“2005年,我去日本访问,为了给日本友人送一点礼品,便想到要学写字。”不过在莫言看来,直到2019年,另一次日本之行才让自己真正感受到了书法的些须真谛。

  “那一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在东京做了一次书法展,听说有颜真卿的真迹。当时,我就和王振先生专程赶了过去。”莫言说,虽然隔着厚厚的玻璃,但当看到《祭姪文稿》真迹的那一刻,能想像到颜真卿书写时悲愤交加的心境。“虽然只是不足二尺的一块小纸,但着实让我感悟很多。”当时一个想法就出现在莫言的脑海中,“自己也办一个有关书法的公众号?”跟王振聊了之后,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两块砖墨讯”诞生了。

  说起“两块砖”名字的由来,还与香港颇有渊源。

  2019年,莫言原定在香港举办一场书法展。但由于特殊情况,展览无法如期举行。然而在香港过海隧道入口处一块接近100平米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却是已经交了订金的。“这个怎么办?”王振问莫言。最终,作家想到了一个补救的办法,“我就抄了一首李白的诗,王振先生抄了一首杜甫的诗,投放到这块大屏幕上进行展示。”

  “两块砖”与香港的渊源

  莫言在香港很受欢迎。广告公司决定再送一块大屏给莫言免费使用一个月。这块屏位于香港裕华大厦。于是,莫言和王振将更多的书法作品通过这两块电子大屏展示出来,供香港同胞欣赏评点。“起公(众)号名字的时候,我就想,香港这两块大屏不就是两块砖嘛,另外这‘砖’也有‘抛砖引玉’的意思。”莫言微笑着说。

  “两块砖墨讯”不仅是莫言与王振寄情翰墨的天地,也是二人吟诗作赋的田园。莫言对《大公报》记者说,“从艺术修养上来讲,一个作家如果仅仅会写小说,只具备这方面的一些才能,还是比较单一。作家应该有书法、音乐、戏曲等多方面的修养,看起来,它们好像不直接作用于小说,但它们却可以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

  如今,“两块砖”已经发出近百篇“墨讯”,“这也让我们很有信心,很受鼓舞,我们会继续利用好这片阵地,传扬中国书法文化,也发挥自身的正能量。”时至今日,莫言依旧清晰记起,小时候上大字课,自己刚开始拿毛笔的样子。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候,一星期一次课,字儿没写几个,墨水倒是浪费了很多,脸上、手上、身上,抹的全都是。”如今,莫言再度拾笔,却是把墨水倾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学习诗词格律有助创作

莫言书“立地求神联”。

  近十年,莫言在诗词方面专门用功,特别对于格律音韵深有钻研。“过去,我也写打油诗。觉得格律诗太难学了,而且太受束缚,便不去学它。后来在读者的批评下,觉得有必要把它学会。”莫言笑着说。

  在莫言看来,只有把诗词格律学清楚,才会明白古人是多么伟大,过去读李白、杜甫,知道他们的诗好,但并不清楚好在什么地方,好到什么地步。如果了解了格律,才能知道这种好的本质是什么。诗人的想像力无论多么丰富,但也是受限制的,犹如一个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翻跟头,这才能显示出他水平的高超。

  “我认为学习格律诗词,是继承和传承我们伟大文学传统的一堂必修课。即便不能学得很精深,也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莫言说,格律并不会使创作受到限制,反而会受到严格的技术训练。

  “虎亦是中华民族精神图腾”

莫言书“三虎”。

  2022年是壬寅虎年,莫言也曾在“两块砖墨讯”中发出一篇妙趣横生的文章《虎虎虎》。这一期内容首先贴出了莫言用3种不同字体写出的“虎”字,3个字各具神韵,仿佛能让人感受到百兽之王的不同面貌。

  “虎乃猛兽之王,其咆哮呼啸令星月颤栗、百兽慑服,其威其兇、其狠其残,自是其形象中本具之义,画家画虎,也多是表现这些方面。但虎性中亦有慈的方面,这方面多被文人和画师忽略。”莫言论到,画出虎之威,画师皆能也,而画出虎之慈,画师多不能也。

  莫言认为,盖欲画虎之慈须先具慈悲之心,是宗教意义上的慈悲,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慈善,这是参透大自然玄机明白万物互生互噬方能绵延进化生生不息之后的觉悟。至此境界,即知万物相依众生平等。人虽为万物灵长,但也要放低身架,与万物同生共长,不因虎食弱类而恶之,因弱类之下更有弱类也,却以虎舐于菟而亲之,因由虎之慈可及人之慈,虎性人性亦相通也。

  在文章最后,莫言写到:它(指虎)是哲学也是象征,因之虎与龙与凤与麟一样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诗书作品追忆金庸

金庸(左)与莫言。

  莫言与金庸,同为华语文坛的著名作家,二人亦相互欣赏。在第86期“墨讯”中,莫言就发出了数幅诗书作品,表达对金庸的缅怀之情。

  “论剑须纵酒,谈诗必交心──撰陋联并书兼忆金庸先生丰采于京华”这幅作品,表达了莫言内心深处的文人豪情。接下来,一首七绝,一首七律,都题作“莫言作诗忆金庸”。有趣的是,莫言还在书法作品下面附了一段“改诗小记”──“这首诗虽标明‘打油’,但还是按七律来写的。颔联出句夏字拗,以对句第五字‘蒙’救之。颈联出句百字拗,以对句第五字‘千’救之,但如此则造成了三连平大忌,故改为‘香港明珠星月伴,神雕侠侣凤凰鸣’”。一片小记,既见莫言于诗之认真,亦见其于金庸之推重。

  在苦读勤学 在不畏艰难

莫言书《笔神》。

  “两块砖墨讯”其中《笔神何在》一期颇有代表性。这一期“墨讯”首先贴出了莫言手书巨型“笔神”二字,笔意雄浑,又不乏情趣。随后,是一段视频,记录了莫言创作这幅作品的全过程,很多网友都被这段视频吸引,纷纷留言点赞。

  接下来,是莫言的一篇长文《笔神何在》。文章写到:“纵观天下万物,以神名之者多矣。山有山神,河有河神。风有神,水亦有神。五谷有神。百花有神。又有财神、酒神、树神、蚕神……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而笔神则非蒙恬将军莫属也。”不过,莫言同时提出,“将蒙恬将军视为毛笔发明者显然不妥,但视其为毛笔制作技术的改良者则是可信的。”

  “生花妙笔何在?”莫言在文章中自问自答,“在日月星辰运转,在江湖河海澎湃,在花开鸟鸣,在万木生长,在新陈代谢,在仰观俯察,在进德修业,在虚怀若谷,在从善如流,在苦读勤学,在不畏艰难,在夜以继日,在废寝忘食……”

  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