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梵高文化遗址基金会推出NFT

2022-11-02 04:24: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梵高39 NFT系列”日前在香港发布。

  【大公报讯】记者徐小惠报道:荷兰布拉班特省,梵高的家乡,那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农民的作息、当地人传统的纯朴生活,都曾深深打动梵高成为他创作之源。由梵高文化遗址基金会认证的“梵高首个基金会认证数字藏品系列 VG39”(“梵高39 NFT系列”)之首轮艺术藏品日前在港发布,希望以创新技术推动艺术文化鉴赏,筹募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育以及连接与栽培香港和各地的艺术人才。

  展现梵高对自然的热爱

  作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代币,NFT(非同质化代币)因其可代表数码资产和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艺术市场。本次“梵高39 NFT系列”推出世纪和千禧版NFTs,系列的策划人和主创艺术家Tomas Snels在梵高家乡布拉班特省带领15人的创作团队,从梵高家乡的39个文化遗址地标结合其背后的故事创作而成;透过现代多元化的媒介工具,来表现梵高对大自然的热爱。

  其中,由6个文化遗址延伸而来的6款数字藏品会分别铸造成3款世纪限量版NFT,每款50份,分别标志着在Zundert梵高的故居;梵高教堂和教堂司事的房子;可在香港初创科技公司“赏创科技”旗下第一个Web3应用平台Appreciator.io分阶段认购。

  另外3个数字艺术作品会铸造成3款千禧版NFT+实物藏品,标志着梵高名画中《吃土豆的人》的遗址、在Nuenen的梵高教堂、教区牧师长住所。千禧版中的实物藏品内附上由梵高家乡出产的胡杨树的手工製木盒,当中包括3D打印镀银的树叶饰物一枚、VG39系列书一本、梵高文化遗址基金会颁发的证书一份。

  梵高文化遗址基金会总监Frank van den Eijnden认为这些数字艺术藏品NFT反映梵高的不平凡的一生,“从今次NFT艺术藏品系列的发布,我们可以接触到新的鉴赏者客群,他们通常是年轻,熟悉数码科技,热爱创新,希望能与他们有更深入的共通话题,却毋须受地域限制。” 图片:大公报记者徐小惠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