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壶海人生 紫砂藏家的香江缘

2022-12-03 04:24:4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杨海波的部分收藏。

  一条蜿蜒的深圳河见证了香港与深圳的共同成长,也见证了深港两地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上世纪八十年代,“宜兴紫砂热”热潮席卷了香港、台湾、东南亚地区。受到香港的直接影响,深圳市懂壶玩壶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把紫砂,一个故事。在紫砂收藏爱好者看来,一把好的紫砂器物是有生命,有灵魂,有故事的,为得到心仪的那件藏品,三顾茅庐者有之,卖车卖房者不乏。近日,记者走进深圳一名资深紫砂壶藏家的家中,了解到他的紫砂江湖。\大公报记者 石华、胡永爱

  凌晨一点,深圳退去了白天的喧嚣。从事自由职业的杨海波关掉手机,把玩起自己心爱的紫砂壶,这是他一天最喜欢的时刻。一杯清茶,一张书案,便可与一把紫砂壶进行对话,有时“聊得投机”,持续到天亮,他都毫无睡意。

  在紫砂中寻找精神世界

  在西北长大的杨海波,少时就有收藏的意识。“那时候文化活动比较少,音乐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我经常一个月不吃早餐,省下钱攒起来去买磁带。”杨海波表示,磁带是自己收藏的一个启蒙,随着年龄的长大,海报、杂志、CD,甚至牛仔裤、银饰等复古文化他都有涉猎收藏。

  “自己喜欢的,往往都是最顶尖的。”在杨海波的收藏之路上,带给他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带走了他大量的积蓄。当自己涉猎的收藏区域已经到达天花板时,让他迷茫的是下一个收藏应该是什么?直到紫砂的出现,让他的精神世界再次丰富起来。

  从2012年收藏紫砂至今,他收藏了近300件紫砂相关物件,主要以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为主,并兼收了不少紫砂相关的文房器和陈列赏器如花瓶雕塑等。在他看来,紫砂的收藏不在多,而在于精。“很多新做的紫砂壶追求的是工艺极致、外形讨巧,却失去了老壶的味道和温度。”

  近年来,紫砂圈摹古之风刮起。对古器悉心钻研,吸取其精华,融会贯通,以提高创作艺术的水平。在杨海波的眼中,每一件有年代的紫砂器物都是有灵魂和生命的,仅从“料、型、工、款、神”五个方面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透过紫砂感受匠人温度

  2013年,杨海波高价购得一把全手工紫砂壶,刚拿回家中正准备给其拍照留档,不料桌滑滚落,落地摔裂成多份,心疼之余捡起后却大为感动,几乎一下对紫砂入门开了窍。“在残存的身筒里,製壶匠人的指纹、泥门收缩纹、工具痕等一目了然,当我触碰到时,就在猜想当时匠人在制作时是什么心情,是这些匠人赋予了紫砂生命。”

  紫砂除了带来感动,更带来知识的储藏。为了能收藏到好的作品,杨海波每天都在学习紫砂相关的知识。2016年,杨海波将一把康熙时期的朱砂莲子壶揽入收藏,初看它长得像宫殿里的灯笼样式,与大自然的莲子没有什么关联,直到他在之后收藏到崇祯时期的景德镇青花莲子罐后,才对莲子壶的名字有了具象概念。“把壶的嘴和把遮一下,就是另外一件紫砂材质的莲子罐。很多紫砂作品反映了当时古人崇尚大自然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同艺术品类相互影响的明证。”

  杨海波认为,一件好的紫砂器物是否值得收藏,要考量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需要从形制来把握整体线条架构是否自然舒展,从工艺来研究制作手法是否简约流畅,从神韵来感受是否有朴拙之上的锦上添花之笔等等。

  如今,随着线上直播间、各大博物馆和专题展览及拍卖预展的增多,消费者在购买渠道上也有了很多选择,杨海波建议市民一定要多看少买。“无论是紫砂还是其他艺术品,喜好永远排在第一位,在初期还不具备辨别好坏判断美丑的能力,如果你看到什么都想买,是很容易买错后悔的。一定要在还不具备专业能力情况下,找到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来帮助你,这也是最重要的捷径。等以后看多了真东西好东西,边买边学是很容易进步的。”

  图片:受访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