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天圣令》,蒋胜男著,浙江文艺出版社。(中)《燕云台》,蒋胜男著,浙江文艺出版社。(下)《芈月传》蒋胜男著,繁体版。
“貍猫换太子”的惊悚故事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故事是杜撰的,故事里的主角刘妃究竟是何等样人,最可靠的记载当然是《宋史》。网络作家蒋胜男的小说《天圣令》以刘娥为主角,细腻描绘了她跌宕起伏的人生,以文学之光重新照亮了这位靠实力“逆天改命”的“大女主”。
从题材上说,《天圣令》是一部历史小说,从类型上,又可归入网络小说之列。虽然目前学界对什么是“网络文学”仍有争议,但网络文学确实是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根据3月24日至26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过去十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增长到267.2亿元,作品增长到3200余万部,注册作者增长到2278万人,用户规模增长为4.9亿人。作为网络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蒋胜男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她的《芈月传》《燕云台》等致力于女性历史书写,叙事恢弘,构思精巧,文笔雅致,圈粉无数。《天圣令》延续了“蒋记”网络小说的风格。当然,用“延续”或许并不恰当。因为从写作时间而言,《天圣令》本是蒋胜男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创作于2004年到2007年,在修改时却遭遇“卡文”。等蒋胜男回过头来在2015、2016和2020年多次对小说进行打磨修改时,她已完成了《芈月传》和《燕云台》。
一部“迟到”却惊艳的作品
作为一部“虽迟但到”的作品,《天圣令》可以说体现了蒋胜男对历史、女性和文学更成熟的看法,以及对历史与文学之关系更娴熟的把握。作者充分发挥通俗文学应有的想像,对历史人物做了生活化、场景化的书写,同时又摒弃了“貍猫换太子”“杨家将”等民间故事中与历史完全不符的内容,重构了历史题材的虚实张力,使之呈现出令人心动的审美新面貌。
小说的主角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真宗死后,她以皇太后身份和新帝也就是仁宗共同执政,所谓“天圣”即“二人为圣”之意。即便在正史的记述中,刘娥也充满传奇色彩。她的才能与功绩被认为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肩,更重要的是,她在传统社会主流史学评价中的口碑远胜于吕雉和武则天。宋代是太后垂帘较多的时代,而完整的太后垂帘制度即为刘娥首创。她做的“破天荒”的事还有不少,比如,穿着龙袍祭祀太庙,去世后比照武则天使用四字谥号,等等。当然,更重要也是这部小说着力书写的则是刘娥执政期间颁布的《天圣令》。这部法令对宋代一直沿用的唐令作出了许多修订,从而成为宋代第一部法典,特别是增加了不少保护妇女的具体规定,比如保护女性独立财产权,废除奴婢贱籍的条令等。有宋一代,向来被史家认为是我国商品经济繁盛、文明程度提升的历史时期。从宏观历史叙事上说,《天圣令》的出台自然与此有关。但小说从刘娥对女性疾苦的切身体会入手,却更让人感受到这部法令所具有的温度。
在历史细节中刻画人物
小说都是虚构的,而网络小说的“脑洞”往往开得更大,架空历史,天马行空,洋洋洒洒几百万字的所在皆是。相比而言,《天圣令》八十馀万字的篇幅并不算大。读罢小说,再读《宋史.列传》中“章献明肃刘皇后”的部分会发现,蒋胜男笔下的刘娥不但没有偏离正史的基本内容,而且与简洁含蓄的春秋史笔构成了某种默契,似乎写出了史官欲言又止的那些内容。
我以为,这一效果的达成,除了作者紧扣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历史主干之外,还在于她把宋史的“标志性事件”融入文学叙述之中,成功地给带有虚构色彩的小说人物营造了真实的历史情境。比如,占城稻的推广种植是宋真宗时期的一件大事,对于解决当时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重大。书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经济史事件,创作了两段前后衔接的情节。第一段提到这种作物是赵恒请刘娥品尝安南国进贡的占城稻米,皇帝夫妇认真讨论了这一年两熟的稻米对于大宋江山社稷的意义,刘娥提出她要在宫中亲自试种。接着,小说就写了刘娥封妃遭到阻力。第二次提到占城稻时,刘娥已经引种成功,把新打的稻米呈献给赵恒。后者欣喜高呼“我大宋万世基业,就在这一碗稻米中啊”,顺势晋封刘娥为德妃,使她终于得以和皇帝肩并肩站在阳光下,接受天下的朝贺、百官的欢呼。作为全书“大女主”,刘娥品级的提升是小说的基本线索,而作者把历史细节编入其中,避免了俗套的“后宫戏”,稳固了刘娥、赵恒等的行动逻辑,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再如,兴起于蜀地的“交子”(纸币)的使用,是宋代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小说没有放过这一新事物,设计了刘娥和赵恒一起阅看益州知府张咏呈交的“交子”,并讨论处置对策的情节,又借同列后宫的杨媛之口说出:“若换了别人,能与皇帝在一起,自然是挖空心思邀宠,纵弄些琴棋书画,也不过是变相显示自己的可爱之处罢了。可刘娥与皇帝在一起,却仿佛不像是男女相处,不断穿插着朝政、地理、史料,甚至说得高兴了,还要驳皇帝几句,皇帝也丝毫不以为忤。”这样的写法既表现出了皇帝夫妇的深情,也显示出刘娥的治理才能,为她后来垂帘称制埋下了伏笔。
宋韵风情里的爱情童话
《天圣令》里写了宫廷斗争,也写了权谋,比如,作者把皇室太子之位的争夺、宋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宋朝南北官员的派系斗争,以及宰相更替等政坛风云,写得惊心动魄,寇准、丁谓、吕夷简等一众人物也栩栩如生。不过,这部小说最重要的主题无疑是爱情。有读者说,爱情是刘娥的“金手指”。从网文阅读的惯性思维而言,或许也可作如是观。但我以为,《天圣令》的高明之处在于,既以爱情解释了赵恒和刘娥之间的信任和扶助,又以刘娥内心的善良、秉性的坚韧背书了这段明明出自虚构读起来却很真实的爱情童话。如果非要给刘娥找一个“金手指”,那么,这个“金手指”就是她自己,是她起于卑微、渡尽劫波后练就的强大内心,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葆有的慈悲天性。因此,我们细品蒋胜男笔下的皇家恋情,可以读到超越尊卑的纯粹却没有白日臆想的悬浮,也可以读到全心全意的托付而没有不管不顾的“恋爱脑”,可以说,她借宋代人的故事,写出了现代人对爱情的理解,并用这种理解填补了史籍上关于赵恒和刘娥情感记述的空白,使这个爱情童话合顺人情。
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把以刘娥为主角的爱情童话在宋韵风俗画中徐徐展开。在小说中,从蜀地逃难出来的刘娥初到开封,就被其繁华景象所震惊,她的第一份职业是在“孙大娘果子舖”打工,然后又到桑家瓦肆卖唱,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当时还是皇子的赵恒。美食和文娱无疑是宋代市民文化的重要内容。《天圣令》在这方面投下了大量笔墨,尽情描写当时节令风俗、饮食起居、世态民情,把宋韵芳华渲染得无比绮丽。借助于此,蒋胜男如她在“前言”中所说,细致地写出了一个走出军阀混战慢慢繁荣起来却又隐藏着新的不确定性的时代,同时也成功地把人间烟火气赋予刘娥和赵恒,令他们的爱情变得更具生活质感,也因此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