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针黹之上 尽显苏绣魅力

2023-05-25 04:24:4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深圳博物馆展出苏绣艺术文献展,富丽堂皇的明代落地洒线绣百子衣覆制件成为一大亮点。

  苏绣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刺绣艺术的代表之一。深圳博物馆联合苏州大学、苏州博物馆、苏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姚建萍刺绣艺术馆策划的“苏绣艺术文献展(1949-2019)”正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举行。展览分为四个板块,以时间为序展出自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苏绣艺术精品力作、珍贵的绣谱、绣稿以及文献资料150余件,首次全面梳理了苏绣70多年来的历程,其中大部分档案资料为首次向公众开放。\大公报记者 李望贤(文﹑图)

  是次展览中,富丽堂皇的明代落地洒线绣百子衣覆制件成为一大亮点。展品衣长71厘米,袖长91厘米,衣面为穿丝针绣几何纹红罗,纹样以云龙百子为主题,以海水江牙、山石、树木、花卉相衬托。前后襟均绣双龙戏珠,两袖也饰龙戏珠。

  龙纹外绣百花山石树木,又有百个体态肥胖、生动活泼的童子穿插其间,构成40余个画面;有鞭陀螺、玩鸟、摔跤、耍大头和尚的;也有观鱼、捉迷藏、跳绳、跳舞、放爆竹的等等,维妙维肖,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孙。百子衣色彩鲜艳明快,以红、蓝、绿、黄、白等主色和十馀种间色配合使用,光彩夺目。

  明代“百子衣”覆制件瞩目

  百子衣原件由1958年北京定陵孝靖皇后棺内出土,是次展出的作品为上世纪80年代北京十三陵办事处委托苏州刺绣研究所完成的覆制件之一。由于原件破损且褪色严重,覆製难度非常之大。在对其底料、针法、色彩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1983年正式上繃覆製,次年7月完工。覆制件图案工整精致,色彩庄重华丽。在工艺方面,研究所挖掘和恢复了孔雀羽线穿丝针、蹙金绣等技法,尤其是穿丝针绣满地的“洒线绣”极具明代特色,较好地还原了“百子衣”壮观富丽的原貌。其中一件覆制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现场展出的戏服《关公男大靠》亦十分吸睛。“男大靠”是传统戏剧中武将的戎装,“关公男大靠”为戏剧中关公的专用服饰,其纹样边缘以羽毛为装饰,以镶边分割寓意“关羽”。该展品样式源自清宫戏衣,以金银绣为主,形制规整,做工精湛,体现了清宫戏衣豪华与不惜工本的特色。

  “双面三异绣” 展高超技法

  双面绣台屏《济公》则是首件苏绣异色异样异针绣,亦称“双面三异绣”。工作人员介绍,该作品是同一块底料而正反两面的轮廓完全对应,但图样不同、色彩不同、针法不同,技法难度非常高,除了双面绣的一般技法,还要考虑双面的针脚和丝理,针迹线头藏而不露,绣面精致整齐,最终实现双面异样异色的效果。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苏州工艺美术研究室刺绣组于1957年集体完成的双面绣臺屏《百鸟朝凤》亦吸引不少观众的关注。《百鸟朝凤》为粤绣的传统单面题材,而该作品运用了粤绣的洒插针、扪针、渗针等十多种针法,又结合苏绣的散套针、施针、虚实针等针法,将图中禽鸟、百花层层叠绣,体现出苏绣“平、光、细、密、齐、匀、和、顺”的艺术特色。

  此外,单面绣《骷髅幻戏图》系列则运用了数10种苏绣传统针法,对传统绘画重新演绎,构成新的图式,使刺绣语言作为全新创作理念中的特殊媒介,焕发新的生命。

  展 讯/“苏绣艺术文献展(1949-2019)”

  时间:即日起至6月4日

  费用:免费

  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