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侨批的历史变迁

2023-05-27 04:24: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清末水客批

  据汕头市侨批文物馆掌握的文献资料,最早的一封侨批写自1881年,早期的侨批由“水客”传递,这一工作类似于今日的跨国物流从业员,他们时常来往于南洋,收取华侨的侨批带回潮汕地区,亲自将批款和批信交给相关的侨眷,再将国内亲属的回批或口述的家庭信息带到海外。

  潮汕地区侨批局分布图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侨批递送需求,19世纪30年代左右,以批局、银号、商号等承办机构为代表的侨批业正式出现并发展迅速,专门办理旅外侨胞的通讯和汇兑业务。

  银行统管时期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支行正式开办侨汇业务,后于11月22日将此项侨汇业务移交给汕头中国银行办理。自此,海外寄至潮汕地区的侨汇,统一由汕头中国银行办理结汇手续。

  汕头市侨批局结汇印章

  1958年,汕头市各家民营侨批局联合经营,归汕头中国银行领导。自当年下半年起,银行准许海外汇至潮汕地区的侨汇,可由汕头带有批局“商号”的结汇专用章办理批款的结汇手续。但随后却出现了四字结兑外汇等非法行为。1959年春节前,侨汇结汇手续再由银行收回办理。

  汕头市侨批文物馆

  20世纪70年代,国务院明确要求“侨批业由银行接办”。至此,历时一个半世纪的民营侨批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013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汕头侨批文物馆于2004年4月24日在汕头市落成揭幕,新侨批文物馆则于2013年开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