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侨批纸短.家国情长”汕头侨批文化展正于香港大会堂展览厅举行,展期至5月31日。\曾兴伟摄
批信中可见华侨重视教育:“未知盛儿读五年级岂有照正式学校教授笔算一科否?……今年学生既有佰贰拾馀名,经费有着最好能聘多一位能教五年级学生笔算先生。”杨冬梅介绍道,这位写批的华侨结合自身的经商经验,方指出家人应重视孩子的笔算教育。
潮汕侨批发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收藏于民间,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经济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一封侨批,满腔家国;一封封泛黄的侨批,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侨批档案作为“世界记忆遗产”的时代价值和文化魅力,得以活化展示和传承,其所蕴含的心繫家国、游子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纸短情长,得以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薪火相传。\大公报记者 刘 毅
钱财和信件合一的特殊形式,使侨批在近现代中国华侨史上扮演了十分特殊的角色,成为联系海外侨胞与国内亲人情感的重要纽带。一封封侨批是家书,更是对亲人生活的物质支援,诉尽了海外游子的思乡情,见证了华侨社会的历史变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寒暄问候,满目思亲,都是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
孝字当先 冷暖挂怀
“侨批纸短.家国情长”汕头侨批文化艺术展正在香港大会堂低座一楼展览厅举办,展览通过展出真实的侨批文物和珍贵图片,集中体现了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现场的讲解员锺耀昌指着一封清末水客批时表示:“这封侨批上写着‘家中不可过俭,月中多买肉来食’,希望家人收到钱款后,可以多买肉吃,正体现儿子是一个担心母亲日常生活过于节约的大孝子。”
现场展出的侨批中,不仅有孝子对于父母和兄弟的孝悌之情,更有华侨在批中表达自己很想念家乡的美食,以及关心子女教育,希望家人善用金钱,鼓励下一代勤奋读书、报效家国。“因为在华侨的心目中,孩子不读书,国家就无运行。这正体现了他们关心祖国未来发展的情意结。”锺耀昌道。
汕头市侨批文物馆讲解员杨冬梅也表示,“华侨虽然身在海外,却始终关心家人,关心子女的教育,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教育子女成才的优良传统。”她特别提到这次展出一封写于1947年的侨批,其内容正是华侨对教育的重视。
一方有难 多方支援
有国才有家。是次展出一封特殊的回批,反映的是华侨的爱国热忱,他们通过侨批递送,支援祖国人民正义斗争,也是潮帮侨批局忠公爱国、笃诚守信的生动写照,亦体现了在抗战时期,海外侨胞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日的主张,尽显拳拳爱国情。
长期以来,来自侨批源源不断的批款挹注,不仅接济了亲族相邻,而且为繁荣地方经济和收支平衡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学大师饶宗颐曾如此评价侨汇对地方社会产生的巨大作用:“潮州经济之发展,以华侨力量为多,而有造侨运之发扬,应推华侨汇寄信款之侨批业。”如今,“水客”身影与侨批局的繁荣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其传递出的“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心繫桑梓”的侨批文化却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