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米兰.昆德拉辞世 享耆寿94岁

2023-07-13 04:02: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米兰.昆德拉

  【大公报讯】记者徐小惠报道:据俄新社、塔斯社12日援引法国媒体消息报道,捷克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7月11日因为长期患病,在法国巴黎逝世。米兰.昆德拉曾获得卡夫卡文学奖,并一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人选之一,其代表作包括《生活在他方》《小说的艺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朽》《笑忘书》《告别圆舞曲》等。

  位于米兰.昆德拉故乡捷克布尔诺的米兰.昆德拉图书馆发言人安娜.姆拉佐娃(Anna Mrazova)对法新社证实了这一消息。“不幸的是,我可以确认,米兰.昆德拉先生在长期患病后,于7月11日去世。”安娜.姆拉佐娃说。

  著作融入哲学语境

  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于1975年移居法国,1981年归为法国公民,2019年11月重新获发捷克公民身份。捷克驻法国大使德鲁拉克(Petr Drulak)在当时拜访米兰.昆德拉位于巴黎的住所,亲手向对方颁发公民身份证明文件;但米兰.昆德拉一直没有返回捷克,他曾称:“我已带着布拉格(捷克首都)离开(捷克):气味、味道、语言、风景、文化。”

  1967年,38岁的米兰.昆德拉写作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Žert),大获成功,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1984年所写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以布拉格为背景,透过一男两女交织的爱情故事,带出了对政治、文化、人类生命的省思与嘲讽,内容涉及包括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永恒轮回在内等非常多的哲学观念,成为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融合了音乐、戏剧、电影等多重体裁的结构,总是在广阔的哲学语境中思考政治问题。

  上世纪曾掀 “昆德拉热”

  上世纪八十年代,米兰.昆德拉的作品逐渐进入中文读者的视野,并于九十年代在全世界掀起“昆德拉热”,其作品中大量的解构主义、反英雄主义内容,受到追捧,创造了不少“精句”,包括“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等。

  米兰.昆德拉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尽管一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但他始终没有获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