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紫书的小说多是群像小说,需要处理的人物很多,但每一个角色都有所不同,性格和形象绝对没有重复。黎紫书告诉大公报记者,因为对于中文有着纯粹的喜爱,她从小的阅读选择基本都是以中文为主,尤其关注作家如何处理人物群像的部分,像《水浒传》的梁山好汉和《三国演义》的群英,各具形貌风采,不过自己创作小说时,脑子里想起来更多的是以前读过的金庸的武侠小说,天地会红花会诸多当家或明教教众,如同众声大合唱,令人着迷向往。
作家王安忆关注到马来西亚的华文仿佛是语言的“飞地”,规避了原生地的鼎革演变,得以保存“天地之初”,如《流俗地》里有向九天玄女庙娘娘问觋的情节,这个“觋”可是来历深,春秋《国语.楚语下》中有解释:“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黎紫向大公报记者介绍,这跟她以前的阅读有莫大的关系,从小就喜欢念中文经典,并用粤语背唐诗三百首、宋词,这些东西一直留在了脑海里。“或许,我没有受过很规范的中文教育,在使用中文来创作的时候,反而能够把从过去阅读中所吸取到的养分,没有那么多规范约束地进行运用。”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