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打开人性的《善良密码》向阳新作——长篇小说《善良密码》文学茶座在京举行

2023-09-26 19:26:33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日前,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华侨出版社联袂在模范书局为作家向阳的新作—长篇小说《善良密码》举行了题为“心若向阳,善道光影”的文学茶座。分享会主持人,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介绍说,向阳以诗人,编剧,评论家,影视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出版人融合的身份跨界长篇小说写作并著作颇丰,这的确是一个罕见的现象,虽然文学的路径在一定空间上可以重合,但是能合理规划分配时间,打通剧本,诗歌,散文,评论,长篇小说的全元素写作并能创作出高品象作品,与此同时还能组织剧本的产业化呈现并策划一系列社会活动,这的确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但向阳做到了。不久前,中国作协机关报《文艺报》还专门刊发了著名评论家邱振刚先生为向阳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善良密码》写的一篇长达三千多字的评论,这部长篇还进入283部茅奖参评名单之列,由此可见其水准堪称奎章翰藻,今天我们邀请文坛上的各位大咖以文学茶座的形式共同分享一下这部小说的“善处”,并顺便分享人性之善的主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

  邱华栋:向阳是多面手,是通才,全才,既是文艺活动家,同时在写作上一直有不断追求强大的塑造欲望。所以他在长篇小说写作,诗歌写作,散文几个文体方面都有建树,非常了不得,特别对这部长篇小说很感兴趣。

  我个人观感来讲,这本书在今天这个时代出来得恰逢其时,向阳是写了一本在书名里含着主题的书,叫《善良密码》,突出了“善良”二字。第二点,这本书是可以跟一个复杂而又平凡的时代一个呼应,小说的背景紧贴一个全面开放的年代,在这种背景下生活着这样一群人,背负着这个时代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以一个来自边远地区的青年的简单善良的人性去对抗对应一群城市复杂的人性,以善的本能去对抗利益的本能,最后以善开道将人的人性的全部复杂化解为至简,从而追求并定义了社会善良文化的本能。文化是一种仪式,是各种符号的呈现。善良就是一种人性符号的归集,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反思观察后得出的行为指南,这部长篇小说,以普通人的细碎琐事中所表现的本能之善,校对之善,回答了整个社会急需要的人文观察,特别有烟火气。里面塑造了一系列非常有意思的,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女性角色,年轻的寡妇叫春梅等等一系列人物,解决了社会男人之于女人之间和谐关系的“人性之善”的设定命题。

  作为小说家,我觉得作者并未仅仅局限于善良主题,这本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弥漫在整个小说里面的烟火气,生活的质感,细密度,音韵的气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深入到社会骨髓的观察,主题宏大,但却从局部细节进行解剖,以小见大,这也是小说特别立得住的地方。我们打开这本书,从第一句话读起来马上进入到一个生活的现场,一个生活着连接在一起的一群人,他们构成了我们当代中国人的伦理关系、家庭关系、血缘关系,各种各样的关系,最终他呈现了文学的主题,就是“心若向阳,善道有光”,我觉得“善道有光”更好。

  叶梅,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向阳作为一位诗人,评论家、小说家、社会活动家,其所有的身份都和和他的名字和作品关联:“心若向阳,善道光影”,他的作品也如其名,充满着阳光和阳光下的善意。他跨界写作的内容看似颇多,多部长篇,多部诗集,还有影视剧本,评论,散文,但内容体系都呈现出其内心的人性之善和光的表达。就像诗集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分类,每一个细节都是光线的色彩。就像书中的序言所说,能读懂向阳本身性格的人其实就读懂了他的作品。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的互证在其字里行间非常分明,所有的善恶爱憎都不做隐藏,这种不加修饰和隐藏的写作风格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现象。无论是写红写黑都带着分明的菱角,赞颂英雄则流露着英雄主义浪漫情怀,写人性之恶,则带着深刻的现实批判态度并给出出路,写平民之善也带着平民英雄的理想。这部《善良密码》的主人翁钰道就是一个寄托着向阳个人人格的人物,一个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走入复杂的城市的寓意性人物,唯一的技能就是善,一善解千难,一善定乾坤。向阳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时代忧郁感,这种忧郁并非悲剧和伤感,而是一种能量和思想的突围,是书房向社会的突围,是个人向时代的突围,是复杂向简单的突围,是喧嚣向宁静的突围,是功名向荣耀的突围,是愚昧向智慧的突围,是冷酷向良知的突围,是虚伪向本真的突围,向阳在作品的突围中试图找回自身与社会人格的对应体。这是作家的向阳与个体向阳的合体。

  向阳的长篇小说,包括他的诗歌,他呼唤的那些东西都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极其缺乏,或者极其渴望的,极其希望人性的本真回归的这样一种真诚的内容。

  向阳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是多样化的,他艺术的样式随着对生活体验的斑斓呈现出多样化,从小说的文体来讲,他的叙事跟他的人物素材显然是有了更多传统的这样一种典型的手法,但读起来有很多现代气息,也有很多古朴的继承,他的诗都是押韵的,或者不押韵也是讲究那样一种节奏和韵律,所以他艺术上的表现是多样化的。

  李晓东 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

  李晓东:向阳对文艺与文学是一个积极介入并有贡献的复合型人,他个人的行为和创作的成就应该有示范效应。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样一个由充满仪式感的教堂遗址改建的书店里参加向阳的作品茶座。他这本小说和诗集用八个字合体,很有意境,既有诗意,哲学,同时还涵盖了茶座主题和作品主题,“心若向阳,善道光影“,就像华栋书记说的,可以改成善道光芒,一个人,如果心向阳光,沐浴阳光,一定充满善良的光辉,有阴影覆盖的人,很难有善良之光。虽然这新出的两部作品,一个是诗集,一个是小说,我认为主题都在交集——解开人生的善良密码。小说的主人公钰道本来是不谙世事的,本来他走向一个历险的道路,但是最后他度化了他人,小说开始讲他中了2000万彩票,按照生活常规,一般去领奖的时候是戴着口罩眼镜,怕被别人看见,但向阳是采取了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将一个与社会毫无设防的人格活脱脱地展示给读者。反常却又可信。再如由于主人翁是一个理想化的带有图腾意向的家族,一开始家族给主人公的验身,在没有性别限制,众目睽睽之下,以裸替的方式查验印记,无论这习俗是否真实,但艺术一定真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手法非常娴熟并恰如其分的与人物特质和人设背景完美结合。这堪称创新的写作创意。向阳写出来与他的气质非常贴近,他是一个多面手,又是精力充沛的,又有热情正义的一个人。我们平时看到他的时候,是一个影视活动家,作为编剧和制片人推出了大型连续剧《刑警战记》,《人间终有暖情在》,《战旗如画》,还有非常宏大的梦想,要创作100部战旗电视剧和小说。这是文艺战线的一个少有的复合人才!

  梁鸿鹰 原文艺报主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作家,评论家

  一般而言,小说反映出来了小说创作的规律,让我们对作者产生了一种敬意,进而感到对他没有陌生感了,我认为这个作品就成功了,如果他写的小说像他的诗一样,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他的小说就失败了,小说不应该是这样的,现在我们看的《善良密码》,不得不承认文本身是小说化的,文字的整个气息和他表达的意思,还有意境都很好,虽然书名可以商榷,但是写的小说很好。这个小说不是大说,不是大声宣示,不是对社会的解剖,不是直截了当的宣示,而是通过他的人物的命运来解码社会存在的问题,社会前进当中所遇到的一切。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构成了小说的重要内容,善良可以有密码吗?什么都可以有密码,善良当然也可以有密码,但是这个密码我认为,读者是不希望作者直接告诉你答案的。这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小说家的任务就是把他所说的善良本质,各种表现,他的正面、反面呈现出来就很好了,说得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就可以了,他写的绝对不是一种结论,不是一种口号,这就是他成功的地方。

  确实从向阳的诗里面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做文学的人一定要把心胸打开,不要一种腔调,从这里面的顺序可以看出来,说是亦官亦商,我觉得也不是商,也不是官,我们看了这个生活就是商界的生活,这个生活就是官界的生活,这个生活是教育界的。实际上最重要的生活就是作为人的生活,写的东西要把生活的面打开之后,《善良密码》里面的生活是众声喧哗,这些人他们痛在挣扎,他们自己抗拒自己,各种命运的搏斗,非常有意思。

  比方说他这个善良不是简单的善良,其实我们很多复杂的情况往往是并列的,向阳解码的是这些东西,我们不要单纯的线性看待。之所以比那些新闻正论更有力量,在于他能够看到复杂幽深的地方,而我们文学的使命也就是这样。

  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夏潮:文学的活动我很少参与,我这个人不擅长文学,但是向阳是我们文联系统的人,虽然他是中国作协会员,但也是我们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会员,还是我们影协,视协专委会的秘书长,还兼任中视协(北京)演艺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所以他的这两部作品我都题过字,所以今天破例就说一下,说说善良与人性。

  之前向阳仔细谈了这篇小说,他有很多东西是给我解码了的。向阳写小说的初心也好,初衷也好,都非常好,向善。我谈善,在一个研讨会上,我们美术界的研讨会,一位艺术家说,真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真、善,美是人性和社会最高境界的规则也是自律。善良的表象是利他性,但实际也有利己效果。可以升格自我的修养道德情操。就像向阳的《善良密码》的序言所说,善良应该是一种自觉自律,不带功利,不求回报的自然流露。但是,确实有人的行善是为了得到回报和功利,这本身并非真善,真美。向阳写的善的主题,这应该是紧扣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尤其是道德审美。总书记讲,我们要向人类最深处探寻,要有一个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我认为善道就是我们的共同价值。现代文艺作品强调立意高深,我认为立足普通人的善良,也是高深的一种表现。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善道观,都是我们所尊崇的,尤其是难得需要的。

  今天这个社会,人工智能是一个挑战,这不是简简单单取代人本功能,也不可能取代,比如情感它没有,人类特有的情感、信仰、理想,至少现在任何强大的智能都不可替代人能,这种情况下,让我们以文艺,文学的方式对人类自身进行一些人性深处的探讨,大有必要。向阳做的事是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这是我们面对挑战的积极的应对办法。

  另外,今天这个社会人们生活物资丰富了,科技发达了,我不是搞文学的,这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作家说的,今天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人们更多的有彷徨、焦虑、不安、挣扎,在这样一个世道下面,向阳探讨人间之善和之美,作为一个作家来讲确实有价值,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向阳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向阳作为一个诗人作家,在我们文联的影视圈子里面很多人并不了解,充其量知道是一位编剧、制片人,但是在作家圈子里面和诗人圈子里面还是有很多人了解,向阳这些年看上去是个商人,实际上向阳所有的商业都和文艺关联,他在一直读人,就算这几年疫情,他都一面在观察市场,也在观察人。向阳读人有自己的办法,比较老到,读人读懂了,就是把这个社会读懂了,就是把这个时代读懂了。反映今天这个社会时代要读懂这个时代,记住这个时代,描述这个时代,最后跟上这个时代,还要引领这个时代,向阳特殊的生活经历和阅历,他在几个领域里面这样一种起伏,他在人生当中遭到了一些挫折磨难,这些东西都是他人生的财富,这些财富体现在他《善良密码》当中,同时也呈现在他的大脑里面,像梁鸿鹰主任讲的,向阳是可以写出更好的东西的。

  李少君 诗刊社社长,总编辑

  小说有的时候作者是躲在后面的,因为要突出主人公。比如说四大名著作者是谁,没有关系,你只要把曹操,刘备写好了就成立了,只要把林黛玉,贾宝玉写好就可以了,所以向阳的小说非常好,我读了以后非常感动,《善良密码》当中这个人物非常好,可以拍成电视剧会引起很大的反响,这样一个人表面上感觉很荒诞性,但是有的时候会有一种反差,越是这样大家越同情,当年我们看《渴望》,为什么同情她,因为她太好了,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人也是向阳心目当中理想的人物。

  向阳把两者结合得很好,一方面他本身是一个诗人的本色,性情展露在诗人当中,但是他又有专业修辞的能力,把小说主人公形象写得非常好,希望争取把这部小说拍成电视剧,树立一个在小说界文学界,也在当代文学当中这么一个善良人物的形象。通过他生活的各种差异性对比,里面牵扯到各种规则,反而突出了主人公的这么一种善良本色,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倡导的。

  石一宁 民族文学杂志总编辑

  《善良密码》这个小说的叙事密度非常之大,情节故事螺旋交替叙述,我很赞同少君的说法,这完全具备影视改编的价值,我觉得向阳就是编剧,完全可以自我操刀。现代小说与影视结合一开始就要有想法。我觉得这是向阳作为编剧和小说家的优势。

  朱必松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职业评论家

  朱必松:我是从武汉来的,我跟向阳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当时武汉民间的诗歌活动,或者其他的文学活动,或者民间知识分子这块,他都是一个活跃分子,他从之前的长篇小说到《善良密码》到诗歌我都看过,通读了一遍,最近我就《善良密码》写了一篇文章,我把文章1000多字,耽误大家一点时间读一下。

  一部人本主义哲学的写作,向阳的长篇小说《善良密码》中始终弥漫着一种正气,主人公是人非人,是神非神,有强烈的神秘文化的一种赋能,既有神性,甚至有一种接收信息长和信息力,这样人物的原型从古老的山海经中比比皆是,也是对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文学性的一种表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心灵不能脱离肉体的存在,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向阳这次写的一部思考之书和思想之书,书中蕴藏着很多有哲理性的金句,一切的语言,从诗性智慧中存在,善行所致,微光点燃。

  古今中外无论文化背景如何,对于善的解释,解道,善脉相通,这也是善良的密码所在,任何违背历史的人他自己的历史肯定不妙,任何被推向历史的人必须认清自己,整部小说排兵布阵上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有阅读完后才柳暗花明,他深知黑洞理论,有一处光在前方。

  向阳对巴赫的人本主义理论是认识的,大脑的活动被分为生理活动和认识活动两种。从生理活动当中,人可以成为别人的对象,但是永远不能成为自己观察的生理学和简谱学的对象,从认识活动角度来说,人只是我的对象,而不是别人的对象,思为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本身,所以精神活动是一种隐蔽的非感性的,甚至非对象性的活动,是精神的非物质的活动,从他的长篇小说,《钰道昆仑》再到《善良密码》始终秉持钰道就是天道,天道就是人道的人文心理学和极简主义的美学逻辑,他的认知逻辑和意识逻辑是自创的,这是向阳学者身份的真功夫,向阳没有表演性人格,小说的故事结构繁复都体现了一种感性认知和理性审美经验范畴,是一部独特的人本思考的作品,

  主人公钰道就是这部小说的真人元气,它是可以接触到世界的一切信息,并被感知的,再有一种超自然和超生命的神奇力量,钰道和众多女性关系的阐述,既是农耕文明的写照,从现代性中又获得了某种启蒙和启迪。钰道同一众女子艳姿、小丽的关系,反映出了女性的心理焦虑和精神困境。这既是乌托邦式的,又是反乌托邦式的,又把现代主义先锋化,和后现代主义者几个概念作为现代性的面孔,以丰富的文化追根溯源和彼此间的相互关联,试图为我们的世界磨出更加动态多元充满活力的审美现代性的总体面貌。从这种意义上说,向阳的长篇小说《善良密码》具有极重要的探索意义,甚至说是极好的传统小说文本固有的范本,得到了时代的吹捧和好评,同时小说又是反逻辑的,甚至说是反语言的,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写作巨大的撕裂感和精神性,借鉴了米兰·昆德拉的某种叙事风格,有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

  作家对于善良密码的解锁从开始就展露,秩序守望,这是维系善根的道场,与燕子的天生拷问,还是这个宗族天生就霸道?这几问也是小说文本内核的文化驱动密码,也是整部小说内部逻辑的精神密码,善良密码当代文本写作的实验性和先锋意义。对于知识分子重返文学的火热现场,如何从这个新时代共情共生,提供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文本密码,知识分子如何跨界,如何在公共性写出同大时代互相激励和结合的作品,如何把握好人民性和时代性的融合,《善良密码》做出了积极和有意义性的可贵探索。

  杨伯勋 中国华侨出版社社长

  杨伯勋:

  《善良密码》出版以后我也第一时间进行了拜读,觉得这是非常能够感染读者的作品,作品通过主人公钰道,钰道的名字也是非常有含义的,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的寓意在里面,《善良密码》把主人公的善良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传递了一部非常优秀的善良主题的作品。

  小说以主人公钰道自身的善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同时通过《善良密码》的传递,改变了小说里边其他几位主人公,也就是其他几位女性的命运,又通过他们改变了周围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走向了善良。小说从头到尾讴歌了善良之美,弘扬的是传统文化的道德准则。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在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应该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大的丰富,但是我们这个时代感觉应该说比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善良,更需要营造善良的社会。如果我们多一些善良,让《善良密码》能够多传递出去,让善良能够感染更多的人,让我们这个社会,让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民族多一些善意,社会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同情,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爱。文学作品的主题不一定都要宏大叙事,完全可以像向阳老师这样的小说,于细微处见平凡价值引领,让我们的善良回归到所有人的身上,让人回归善良的本性,让我们这个民族真正能够称得起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文明仍然在传续,我们期待。

  小说的可读性故事性都非常强,里面提到很多情节和场景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让我们能够读下去而且一口气能够读完。

  石厉

  向阳这个小说,是这十多年来我读过最好的小说,昨天晚上读到钰道中奖,两个奖中了2000万,中了以后突然买的彩票找不着了,在行李里面翻遍了没有找到,身上也没有找到,丢掉了,看到这儿以后突然我夫人说提醒我该睡觉了,我就到此为止,但是我看了四分之三了,马上看完了,还有最后四分之一没有看完,我读他的小说有几个感受。

  首先,我不虚此读,因为它的语言是理性的,甚至有思想的,整个过程也是有思想的,而长篇小说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思想,它就像一个大厦一样,不可能把一个大厦建成一个彻底的水泥墩子,必须里面有结构有空间,有思想价值把它支撑起来,跟我们写诗歌一样,没有结构的东西支撑,没有思想的东西支撑,这是立不住的,所以我认为,他里面的东西核心支柱就是善良,善是最复杂的。

  比如说这个杯子是塑料的,还是什么的,我们都可以看出来的,但是善这个东西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善是需要有思想的,所以它是最复杂的。很少有小说是集中探索这个东西,但是在西方的哲学著作里面对于善的描写太多了,他们完全引用的语言,但是在小说里面用文学的作品,用小说的语言来探索善,很少有作家有这样的自信心,有这样的思想自信,或者文化自信来探索这样一个善的庞大体系,通过钰道这样一个比较萌的人来探索这样一个庞大的善的体系是有难度的,语言的表述是成功的。

  当然,善这个主题他不仅仅是善,在善的主框架之下,他也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道。另外说钰道的形象,他反过来就是道玉,让我想起了宝玉,里面的调侃的对话有点像《红楼梦》,在宗族之下有点像在大观园下的状态。

  向阳

  国家二级编剧/导演/研究员/评论家/作家。

  中国文艺家杂志社执行社长,总编辑,出品人

  财政部监管国企中视协(北京)演艺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企华夏艺匠北京国际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要兼职:

  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产业促进与投资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合作促进委员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委员新媒体委员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影视委员会执行主席兼内容评估中心主任

  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影视文学创作部主任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秘书长

  学术兼职: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研究员

  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

  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果:

  长篇小说《玉道昆仑》。《昆仑赌石》、《善良密码》

  诗文集《奔向阳光》,诗集《心若向阳》,《站着被埋葬》

  电视剧《人间终有暖情在》总编导,总编剧

  电视剧《刑警战记》出品人,电影《第三双脚印》总编导等,电视剧《战旗如画》编剧,出品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