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新书《锦绣大千》北京首发

2023-09-30 04:02: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收藏家李巍推出著作《锦绣大千》。

  【大公报讯】记者张帅北京报道:唐卡题材以宗教为主,覆盖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医学、天文、历算、民间传说、世俗生活等多个领域,具有珍贵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刺绣唐卡、缂丝唐卡、织锦唐卡、堆绣唐卡等工艺唐卡作品异彩纷呈,画面中刺绣、堆绣、镶嵌等多种工艺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锦绣大千──中国古代织绣唐卡集珍》(下称:《锦绣大千》)收录的唐卡主要来源于收藏家李巍在雪域高原数十年来的辛苦收集。

  《锦绣大千》的编者之一、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水木学者”研究员姚霜指出,丝绸与纺织技术进入西藏后,逐渐被藏族人民吸收与发展,将之用于宗教用品的制作,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创造出了织绣唐卡这一独特的艺术类型。

  织绣唐卡承载汉藏情谊

  织绣唐卡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藏传佛教大型的仪轨活动晒佛节。每年节日期间,三幅分别绣製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和弥勒佛的巨型唐卡会展示于众,每幅唐卡展示一天,在这三天里,会举行包括祈雨仪式在内的大型法会,班禅亲自参加。除了用于佛教仪轨活动,织绣唐卡还被视为珍贵的礼物进行交换,成为寺庙之间或施主与寺庙之间的“硬通货”。

  “西夏以降,藏传佛教开始逐渐广传于西域与中原,特别是受到了元明清宫廷的青睐,西域与中原的大量佛教题材的织绣艺术品也逐渐受到了藏传佛教艺术的影响。这些织绣唐卡不仅是承载汉、藏之间情谊的礼物,更代表了地方对中央宫廷文化的接收。”姚霜认为,通过中央与涉藏地区的互动与交流,织绣唐卡等大量带有宫廷风格的佛教用品被带回藏地供奉并被仿制并流通于大小寺庙中,成为了汉、藏历史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的最佳实证。

  构图和谐 色彩艳丽

  《锦绣大千》收录了李巍收藏的259幅唐卡,用900余幅精美图片展示,这些唐卡采用缂丝、满绣、织锦、刺绣、牛毛绣、打籽绣等工艺制成,画面构图和谐、色彩艳丽,罕见而珍贵。

  出身行伍的李巍意外与佛像收藏结缘。一九七一年冬,在青海执行任务时,他在塔尔寺附近倾囊救助了一个六岁的男孩,男孩的家人将最崇高的礼物一尊精美的小佛像送给了李巍,自此,开始收藏、保护佛教文物,最终走上了佛教文物收藏之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