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梅花奖得主西九合演实验昆剧 上崑《椅子》探讨人生课题

2023-10-02 04:02: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两把椅子就构成《椅子》的全部道具。

  【大公报讯】记者颜琨报道:上海昆剧团于昨日(1日)和今日(2日)在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茶馆剧场演绎实验昆剧《椅子》。作为小剧场戏曲节的节目之一,两位荣获梅花奖的演员吴双和沈昳丽在极简的舞台上,透过剧中不断转换行当的设计,运用生旦淨丑各种表演手法,展现剧中人物的不同关系及状态,探讨爱、孤独及人生意义等永恒课题,借此表现“椅子的虚无与生命存在的无意义”。大公报记者专访沈昳丽,听她分享《椅子》改编背后的故事以及在实验剧领域内的探索。

  道具仅两把椅

  该剧改编自荒诞派戏剧之父、法国剧作家尤内斯库(Eugène Ionesco)1952年的同名话剧,导演倪广金、编剧俞霞婷,吴双、沈昳丽和孙敬华主演。这亦是沈昳丽第一次来到茶馆剧场表演这一剧目。“我们曾经在屋顶演过、在后面都是芦苇的室外演过,也在小剧场以素颜版的状态演过,这部戏有很多种版本。这一次在香港演出,会以传统版本展示。”

  两把椅子构成了这部剧的全部道具。据沈昳丽回忆,这是经过多次尝试后定下的风格。“第一次在排练厅的时候,我们搬了20多把椅子,后来还尝试用蒲团代替,效果都不理想。最后我们觉得最高级的还是传统戏曲的大写意,一桌二椅最有表现力。”

  结合西方戏剧

  荒诞剧重在表现人生的虚无,意义的消散,似一把利刃直击人心。而在传统戏曲中,故事的表述往往更加柔软。对荒诞剧的解构让沈昳丽很享受这一次的创作过程。“荒诞剧的演绎方式是在无序中寻找有序,这是一场需要我们认真琢磨的游戏,它并不是无聊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很有趣。”

  这是一个将西方戏剧与传统东方戏曲相结合的实验作品。在沈昳丽看来,实验作品并非空洞的混搭,更要具备思辨力,亦更考验演员的认知度和技巧完成度。“我不太赞同让不成熟的青年演员去尝试实验剧,其实这是对他们不太负责任,因为他们基本功还没有打好,你让他就随便来,他们可能因此养成坏习惯。年轻演员尤其在打基础的阶段,应该去学好传统戏,把根基地基打牢。”

  一路走来,沈昳丽在艺术的追求上不断向前,这几年更是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与宝贵。回溯过往的演出经历,话剧给她很大的启发。“话剧演完后再回来演传统戏,我能发现自己的不同。研究人物小传、上场前思考角色的心理状态和行动上的逻辑性是否合理,这些是我以前不会去思考的内容。我发现自己更懂角色,杜丽娘、杨贵妃、陈妙常,我更明白每一个桥段中,角色的成长逻辑。”

  在她看来,实验剧的原创性更是对传统戏的反哺。“实验剧场让我意识到不光肢体语言可以去解构,可以去重塑,其实音乐性也可以。我从研究人物到研究唱段和曲牌,跳出来以后再回看,就会看得更清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