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李英杰摄影作品。
以太极拳之意向拍摄出太极之“气”,以河图洛书之神秘拍摄出宇宙之“谜”。摄影家李英杰以手中的相机为毛笔,“书写”太极,“书写”河洛文化,“书写”中国故事。\大公报记者 戚红丽、刘蕊河南报道
日前,由郑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主办的“太极三部曲──李英杰摄影作品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幕。该展览分为“太极拳”“太极图”“河洛象”三个板块,以摄影作品形式呈现12年来摄影家李英杰对太极文化、河洛文化的思考。据李英杰介绍,他的“太极三部曲”系列作品“太极拳”部分以慢速摄影的方法将打拳的轨迹可视化展示出来,“太极图”部分以太极拳为物化载体演绎太极文化,“河洛象”以河图洛书为参照,与自然山川、星空宇宙对话,是用摄影的形式对太极文化、东方世界观的探索。
以有形拍无形
李英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把相机当成毛笔,去书写太极,进而书写中国文化。“太极三部曲的创作根植于我自身生活工作的生活体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尤其是痴迷于书法艺术的他,逐渐不满足于仅仅用相机去“如实”记录生活,他想要记录自己的想法与思考。
在他看来,太极拳是中国的标志,拍摄太极拳更能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何用摄影表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气韵与力道呢?李英杰告诉记者,他尝试了很多种拍摄方法,比如在雾气或月光下拍摄,用频闪的方法拍,最后才逐步摸索出用长时间曝光的方式拍摄记录太极行拳的运动轨迹,把太极拳的生命力能量记录下来。
李英杰的摄影作品没有复杂的后期制作,只有耐心的拍摄。比如“太极拳”在影棚里,用连续光源,曝光时间10秒左右,表现太极拳的经典动作和气场。而“太极图”则是俯拍,曝光时间60秒左右,呈现太极图式,“最难拍摄的是双鱼图,总共拍摄了八个小时。这是两个人在做动作,两个人的动作、幅度必须得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拍摄出来。”李英杰告诉记者,这里有好几组太极拳师轮流打,拍摄了两夜才完成。李英杰从此便在“写意”拍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禹州的具茨山岩画,令李英杰对那至今无解的符号痴迷,而工作之后又对河洛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河图洛书是古人观察天象画出来的图形。”李英杰说,古人没有哈勃望远镜,他们依靠什么来探索宇宙之谜呢?而借助相机,又能如何把看不到的“神秘”拍摄出来呢?
于是李英杰把精力都用在了对河洛文明的研读与《河洛象》的创作上。自2015至2020年,他又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河洛象》的创作,借助河图洛书,表达了他对宇宙空间、生命起源的探索与哲学思考。“三部曲式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个人生活体会与艺术思考的总结,也是我摄影生涯的三次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