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王艳阮兆辉对谈“京粤同源”

2024-03-05 04:02: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王艳(中)、阮兆辉(右)主讲“津门名角耀香江──天津京剧院访港演出团讲座”,钟珍珍(左)主持。\大公报记者刘毅摄

  天津京剧院今日开始,一连三天在西九戏曲中心演出三场。为了令观众加强对京剧、粤剧同源之了解,香港振兴京剧票房与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于日前举办“津门名角耀香江──天津京剧院访港演出团讲座”,向一众观众阐释粤剧、京剧之间的“你中有我”。\大公报记者 刘毅

  讲座主讲嘉宾是天津京剧院实验团团长王艳、香港粤剧艺术家阮兆辉,由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演出总监钟珍珍主持,以“京粤同源 你中有我”开讲,就如何发展、传承创新展开探讨。王艳在戏曲的传承发展方面有深入见解,对粤剧也有自己的体会;阮兆辉素以研究、吸收京崑艺术见称,二位可谓“京粤同源”典范。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各地方剧种百花齐放,京剧粤剧,异曲同工,早年有梅兰芳与薛觉先两大翘楚在港论交,近日则有家喻户晓的唐涤生名作《帝女花》被改编成京剧,由国家京剧院在港演出。追溯历史,阮兆辉表示,粤剧的祖师爷张五就是湖北人,从湖北唱到北京,之后又来到广东佛山,教授广东人唱戏。对此,王艳也深有同感,“京剧的发展,经历了徽汉合流时期,伴随徽班进京,京剧开始形成。”

  戏曲尤须口传心授

  讲座进行过程中,王艳即席示范京剧名段《贵妃醉酒》,嗓音响遏行云;阮兆辉则演唱《乌龙院》选段,获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二人也都提到了戏曲传承的重要性,阮兆辉谈及练功对演员的重要性,王艳则表示:“戏曲文化特别需要口传心授,不是只是听一段录音就能掌握,还要对中国文化有一番感受才行,特别要赋予剧中人真挚的情感。戏曲程式化要贯穿角色思想灵魂,如此才能以立体饱满的形象,代代相传。”

  讲座临近尾声,茶馆新星剧团年轻演员谭颖伦在乐师李迪伦、麦嘉威及何晋熙拍和下,以传统粤剧官话演唱《高平关取级》,演绎粤剧的源流与演化。讲座结束后,王艳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称赞他们表演非常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冀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在王艳看来,“天下戏曲人是一家”,尤其是京剧和粤剧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未来更可尝试京剧、粤剧同台演出,“比如取二者同样的调式、音乐,找到契合之处。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两个剧种可以连同发展,互相借鉴。”

  在三天演出中,王艳分别献演《昭君出塞》、《女起解》、《二进宫》,懂行观众一看戏码,便知功力所在,“香港的观众很懂戏,且在观众之间都形成了传承。”这一点令她很感动。

  未来,她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入场看戏,“如何吸引不懂的年轻观众入场?戏曲普及工作也特别重要,比如开演前可以举办一些表演赏析课,令他们首先清楚台上演员一招一式的含义。再通过剧目故事,在年轻观众心中植入民族文化的火种。”

  如今,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王艳说戏曲也可以借助这种快速传播之力,但为了让人们快速感受到戏曲魅力,要选择一些适合剧目本身气质的推广方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