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开幕礼上进行视频致辞。右图:主礼嘉宾出席香港文学舘揭牌仪式。
文学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支柱和灵魂。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文学有着独特的魅力。历经香港作家联会长达20年的奔走疾呼及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香港文学舘终于在今年正式落成。香港文学舘于昨日上午在湾仔茂萝街7号举行开幕典礼,数十位作家、学者和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香港文学舘的建立将为香港的文学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大公报记者 颜琨、刘毅(文) 蔡文豪(图)
在昨日的开幕典礼上,行政长官李家超进行视频致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卢新宁,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市区重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香港珠海学院署理校长张珍等出席并担任主礼嘉宾。香港文学舘舘长、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香港赛马会副主席廖长江先后致辞。
让香港文学走向更广阔天地
李家超表示,文学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香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汇的桥梁,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孕育出与别不同的香港文学。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作家,一直以文字创作,写下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每一部作品,都让读者认识香港不同时期的城市面貌、自然风光、人情趣味、文化风俗,以笔锋记录香港的发展故事。李家超特别提及了香港文学舘的选址,湾仔茂萝街7号是建于1910年代的香港历史建筑,见证社会超过一个世纪的变迁。香港文学舘在这座百年历史建筑成立,介绍香港文学百年发展历程,别具意义。
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重视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大众的文化素养,积极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全力发展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他指出,要推广香港的文化发展,除了需要政府的推动以外,社会的力量也同样重要。因此,香港文学舘未来的工作任重道远。香港文学舘除了让市民和海内外游客,近距离欣赏珍贵的舘藏,也会积极举办文学传播、教育培训、文艺沙龙等活动。李家超表示,有信心香港文学舘能够发挥好桥梁角色,将香港、内地和海外的文学界人士、文学研究者、文学爱好者,以至广大市民连接在一起,让香港文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期待香港文学舘成为促进文学传承和发展、加强文学创作和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展望未来,李家超期待政、商、民继续携手并肩,推出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向大众说好香港的文化故事。
以文学为媒传播香港文化
潘耀明致辞时表示,香港文学舘将通过文学的媒介传播香港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香港的社会嬗变和历史经验,有助于建立公众对香港文化的认同。未来香港文学舘也会在保存文学遗产、促进文学与跨界艺术的交流、推动本土文学发展和国际交流、培训文学青少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李敬泽表示,香港文学舘的建立意味着香港自此便添了一处文学的“应许之地”,它成为连结香港文学过去与现在的“时空胶囊”。香港文学这个抽象的集合词开始具象地出现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城市,出现在港人手掌中的地图索引,让对文学抱有热情的,或者持有好奇的人们可以按图索骥来到这里,推门进来,在字里行间聆听香港本土的“小城故事”,感受文学前辈的家国情怀。
推动文化发展是赛马会重点慈善策略之一,廖长江表示,“我们期望香港文学舘的成立,能够向市民及游客展示香港文学的丰富面貌和文化底蕴,让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