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亮点展品(部分)
正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的特别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聚焦中法两国在这一时期的互相欣赏、启发与交流。香港故宫昨日起展出新一批约20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品,其中包含一件一级文物。\大公报记者 郭悦盈
本次展出的新展品均与清代宫廷有关,其中多件体现清宫与法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大部分展品来自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反映该时期两国在艺术、科学、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以及乾隆帝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亮点展品之一《平定回部献俘》(《印本平定西域战图》)根据宫廷画家、欧洲传教士画家王志成的稿本绘制而成,属于一级品。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研究员兼策展人王文欣介绍称:“上一期展出的是王志成的铜版画稿本,而这一期则换成了绘本。”画面描绘清军平定西域后,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的场景,而正中端坐于午门上的人物便是乾隆皇帝。
另一件重点展品《碌碡》(《胤禛耕织图》)绘制于清康熙年间,画中详细描绘农作物从播种到收成、养蚕到纺织的全过程,主人公为当时的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在18世纪,法国政治人物亨利.贝尔坦信奉重农学说,认为“土地是财富的来源”,并向驻华的法国耶稣会士收集农业相关资料,其中就包括这幅《耕织图》。
《康熙帝戎装像》是极为珍贵的宫廷画作,画中康熙正中而坐,身穿戎装、佩戴弓箭,展现满人弓马相伴的尚武传统。正如乾隆所言,“骑射是满清立国之本”,康熙皇帝本人也身体力行,擅长骑马射猎。这幅画像是少数能够反映康熙青年时期风貌的重要作品,同时也折射出他励精图治、博学好问的一面。
为配合展览,香港故宫将举办免费电影放映会,包括在3月1日播出纪录片《法式古乐》,以及于4月20日与5月2日放映《康熙与路易十四》。
展讯/“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 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特展
展期:即日至5月4日 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9
票价:成人门票港币150元,特惠门票港币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