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广东省作协选出新一届主席团成员

2025-02-25 05:01: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广东省作协新一届主席团成员出炉。

  2月20日至22日,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谢有顺当选广东省作协第十届主席,香港作家葛亮等10人当选兼职副主席。\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

  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大湾区文学的概念逐渐形成。自2019年8月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广东文学以打造精品力作为目标,不断实现历史书写与时代聚焦的创新融合,香港作家在此过程中也卓有贡献。其中,香港作家葛亮中篇小说《飞髮》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燕食记》入选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作品。

  “大湾区文学是一个整体”

  此次选举新一届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葛亮当选兼职副主席。对此,葛亮表示深感荣幸。

  作为在大学任职教授的学者型作家,葛亮以自身长期的文学创作和研究的经历切入,强调广东和香港向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特性,“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是一个整体,此次我以香港作家身份担任广东省作协职务,也正是大湾区这种文化特性的体现。”葛亮告诉大公报记者,在他创作过程中也经常深刻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同根同源。

  例如,读者熟知的《燕食记》以粤港盛名在外的“食”为载体,主题是关于老字号“同钦楼”由粤至港的发展历程,表达了粤港之间血脉相融的文化关联。《飞髮》更借由香港不同文化流派的碰撞,书写了大湾区文化互相包容和促进,继而趋于整体化的文化属性。葛亮说﹕“非常荣幸作为首位香港作家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这对我个人的写作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加入广东省作协后,葛亮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通过对粤港文化的书写,回馈岭南。“大湾区容纳了不同的文化属性,既有纵向的历史肌理的角度,也有横向中西文化合作的视野,接下来的创作也将以此为着眼点,书写岭南乃至大湾区的文化气象。”葛亮告诉大公报记者,从历史的角度、文化交流的角度,以及过去与现在对话的角度,讲好大湾区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至关重要的部分。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经验、文学传统,对于当下中国文学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湾区文学也是讲述中国故事的一个精彩组成部分和独特样板。有鉴于此,粤港澳三地文学力量探索构建大湾区文学机制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了联系、整合和互动,逐渐走出了一条大湾区文学合作发展之路。

  2019年7月,广东省作协、香港作联和澳门笔会共同发起成立了大湾区文学联盟;2020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在广州创办;2022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举办等。在扶持新时代湾区文学代表作方面,先后确定扶持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创作选题17个。

  与此同时,广东文学馆作为湾区文化的新地标,于2024年5月向公众正式开放。该馆藏品逾5万件,展现了广东文学的深厚历史与辉煌成就,迄今接待参观达50多万人次。

  谢有顺致闭幕词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融通前途似海,要守望相助共画培根铸魂的“同心圆”,同频共振谱好创新发展的“协奏曲”,携手并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孕育催生一批文质兼美的时代佳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