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薄扶林村火龙会“少年版火龙”表演。\中新社
薄扶林火龙队由薄扶林村火龙会总监萧昆崙师傅带领登场,与儿子萧震南一同接受访问,分享舞火龙的传统、特色与家族传承。
萧师傅介绍表示,当年因为村内长辈会紮火龙,他便跟着学习,没有正式老师,靠偷师与摸索学成。火龙传统与中秋节密不可分,过去主要在村中进行,不以公开表演为主,而是作为祈福、团结村民的仪式。“我们的舞火龙不是为了表演,重点是家族与村落的连结。”
这次火龙队特别带来“少年版火龙”,由萧师傅的儿子萧震南与其他小朋友共同紮作及演出。萧震南从幼儿园时期开始接触舞火龙,今年15岁。他表示,很多舞火龙活动通常都是成年人参与,他们这次希望借由“少年龙”让更多街坊、小朋友认识这项传统。“希望透过小朋友的参与,为传统注入新鲜感,也让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制作火龙的过程中,两父子强调最具挑战的是材料处理与耐性。火龙紮作使用天然物料,如草、纸与竹枝,这些材料会随时间收缩变形,因此必须不断调整与修补。
关于非遗传承,萧震南坦言,现今社会节奏快,加上文化活动类型多元,愿意花时间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他希望火龙文化能够延续下去,不只是表演,更能让下一代了解其背后的意义与精神。“以前香港有很多民间传统,但因为没人继承,有些已经失传。我希望火龙可以一直延续下去,除了祈福外,也让更多人认识这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