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客在哈达铺邮政代办所旧址翻看当年《大公报》的覆制品。\大公报记者郭涛摄
1935年,毛泽东在《大公报》上获知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依然存在的消息,进而作出“到陕北去”的决定。这是《大公报》“影响红军长征方向”的权威佐证,也让“到陕甘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的伟大转折。
时至今日,在甘肃哈达铺民间,“一张报纸定乾坤”的佳话仍在流传。《大公报》也从此和岷山东麓的哈达铺镇结下深厚历史渊源,二者的故事口口相传,时刻提醒后人铭记《大公报》在中国革命事业中无可取代的独特价值。
近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哈达铺会议核心展示园建设暨宕昌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系列活动举行,当年发现这份《大公报》的梁兴初将军之子梁晓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回望这段历史。“当年《大公报》向党中央、毛主席和中革军委提示了方向与目标,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梁晓源表示,这份“指南针”的作用,既源于报纸对关键信息的呈现,也与《大公报》一向对中国革命充满热情、坚持客观报道的立场密不可分,是二者深厚缘分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