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图:嘉宾出席“在香港读金庸”分享会暨纪录片《大侠金庸》香港首发式。右图:《天龙八部》剪纸作品。
“在香港读金庸”分享会暨纪录片《大侠金庸》香港首发式昨日举行。活动以“香江潮涌.侠艺情缘”展览、专题分享及影像播放等多元形式,追溯金庸与浙江海宁的深厚渊源,展现武侠文学跨地域传承的文化力量。\大公报记者 郭悦盈 龚学青(文) 林良坚(图)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文博)伍志和,海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中权,金庸之子查传倜,香港《大公报》总编辑于世俊,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总编辑室主任、电影台台长黄海波等出席分享会。
同场举行“香江潮涌.侠艺情缘”展
伍志和在分享会中致辞表示:“今天的活动不仅是对金庸作品的致敬,更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产生了重要作用。透过分享会及纪录片的首发,我们希望引领更多香港青年认识金庸的小说,并了解他所展现的‘侠之大者’精神。”
关于纪录片《大侠金庸》,陈中权表示:“早在三年前,我们就开始谋划拍摄《大侠金庸》。6月23日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首播后,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分享会上,查传倜三次哽咽,谈起自己童年跟随父亲回乡的往事,满怀对父亲的敬意。他感慨道:“每十年重读一次金庸,体会都不一样。电脑再发达,也不如拿起一本书慢慢读。”他亦希望父亲的小说能“有更多年轻人去演绎,把精神传承下去。”
《大侠金庸》纪录片总导演段欣、中年金庸的扮演者李泽峰,以及童年金庸的扮演者王一恩亦于现场分享拍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段欣介绍,这是她职业生涯中挑战最大的题材,剧组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前期调研,团队精益求精,仅文稿结构就修改不下50稿。
该片打破传统纪录片模式,采用电影化的情景再现手法,质感十足。其中,王一恩在饰演童年金庸时年仅8岁,但表现亮眼。他不仅外形神似,更以专业的态度和出色的演技,将小金庸的正义感与爱读书的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
身为嘉兴《南湖晚报》的漫画编辑,李泽峰本是为剧组绘制分镜头,因其与金庸的亲眷关系、文人气质以及较高的相似度,被段欣临时决定出演。李泽峰分享道:“我们或许终其一生无法成为仗剑天涯的大侠,但说真话、守底线、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真善美,皆是侠义之举。只要这份侠义精神还在,金庸的江湖就永不落幕。”
现场设有“香江潮涌.侠艺情缘”展览。展区入口展示了金庸于1992年至2008年期间六度回访嘉兴的文字介绍;“跟着金庸小说游嘉兴”展区呈现武侠作品中涉及的地方场景,并设置荧幕播放景点介绍影片,带观众感受实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