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主礼嘉宾出席“丹青北京|京港绘画交流展”开幕仪式。
“丹青北京─京港绘画交流展”现正于集古斋举行,展览为2024年“大美同行”活动的回访交流,展出7位北京艺术家的30幅作品。作品题材涵盖京密高速、北京中轴线、北海公园及香港维多利亚港等城市景观,作为两地艺术生态深度交融的见证。展期至11月20日,免费入场。\大公报记者 郭悦盈(文、图)
展览开幕仪式昨日举行。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傅伟中在开幕仪式上表示:“本次展览以‘丹青北京’为主题,希望观众能够欣赏到艺术家笔下祖国大好河山,还有街巷亡里的市井温情。作品融合中西灵动笔触,以及朝气蓬勃的新时代脉搏。”他认为,这些作品“既是香港和内地两地文脉同源的生动写照,也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在文化领域的璀璨的结晶。”
展望未来,傅伟中期待在香港回归30周年之际,京港艺术家能继续“携手为香港‘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和国家新时代发展的成就绘就精彩夺目的艺术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指出,京港两地的美术交流历史悠久,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推动两地交流对艺术家的思考、文化使命、艺术理想以及学术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范迪安在受访时补充道,内地与香港不仅面临着相似的艺术命题,在文化建设中也可以找到互相借鉴的方向。“香港的文化管理机制与艺术日常化经验值得参考,而内地在重大题材创作与城市叙事方面的实践,也能为香港提供新的启发。”
香港文联常务副会长、香港美协主席林天行表示:“2018年由范迪安先生推动的‘香港牵动我的心’写生活动反响热烈,并由此带动了更多香港青年艺术家北上培训,而本次展览作品涵盖城市景观与山水主题,规格与水平俱佳。”
出席剪彩仪式的主礼嘉宾亦包括: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主任黄华三,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组主席、香港美协常务副主席赵志军,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前院长、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会主席沈雪明,香港书画文玩协会副会长黄湘詅。
延续“大美同行”京港互访
展览中,范迪安作品《建设中的京密高速》以钢铁交织的画面,展现北京高速发展时期的缩影。他表示,北京近年发展迅速,交通枢纽完善,城市景观不断更新,画作呼应了这一时期的城市变迁。
黄华三作品《京城之脊》取材自北京中轴线,呼应了其申遗成功,并展示北京城市景观与历史文化。黄华三介绍,画作中蕴含许多细节和讲究,例如太庙、社稷坛、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布局,“太庙祭祀祖先,社稷坛祭祀江山社稷。建国后的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延续这种思路,‘左祖右社’布局保持传统。”
北京画家庄小雷受访表示,《北海公园系列》为纪念北海公园建园并对公众开放100周年而创作:“透过与香港的交流展,可以让香港观众更多了解北京的人文景观。”画中白塔倒映于湖面,游船穿梭其间,景致生动,令人仿佛置身园中。庄小雷同时提到,“丹青北京”展览延续去年“大美同行”活动,旨在深化京港画家交流,“希望未来有更多此类互访”。此外,展览亦有香港题材的作品,与北京题材作品进行对话,例如张路江的油画《维港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