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八号桥创意园区/大公报记者夏微摄
九十年代刚到上海,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生活用品的採购很不方便,超市也是一个新鲜事物。黄瀚泓至今记得上海唯一一家出售进口食品的超市位於波特曼酒店地下一层,出售的商品价格是香港的两三倍,但很多不太新鲜。“我为了买一包两三块钱的盐,要坐15块钱的出租车去找。”因此,他每三个月回一次香港,就会进超市疯狂採购。
独特的人生规劃
黄瀚泓还对自己的人生做了一番周密的规劃:前22年用来求学了;从22岁到44岁的22年,在打工,是帮助他人、积累自己;接下来的22年,到66岁的这个阶段,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业;66岁以後,就要做回报社会的事情了。“如果有条件,也许我会去改造农村。不是捐钱那麼简单,而是用自己的经验教他们如何经营好一个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