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香港财经 > 正文

巴曙松:大湾区金融创新潜力大 提高服务业占比是未来趋势

2018-12-06 03:17:35大公报 作者:陈玉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第八届香港国际金融论坛暨中国证券金紫荆奖颁奖典礼吸引近百家内地和香港上市公司高管及香港政商界人士约800位嘉宾出席/记者 何嘉骏、林良坚

港交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昨出席第八届香港国际金融论坛,就“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主题演讲。他提出六项金融科技创新建议,包括推出快速支付、引入虚拟银行等,藉着粤港澳的优势互补与合作,能够抢占金融科技在全球市场中的发展先机。

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全球60%经济总量集中于港口海湾及其腹地,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于距离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身兼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及香港中国金融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湾区经济”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中枢和引擎,而全球最有代表性的湾区包括美国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及日本的东京湾区。

提高服务业占比是未来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是“9+2”的11个城市,即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人口约6800万,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却创造全国GDP近12%。从数个不同的经济总量,它的相应指标,GDP及人均GDP作一个对比划分,粤港呈现出一个非常典型的深层次发展,例如在产业结构上,除金融优势外,还可从城市集群及产业分布划分。目前已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大湾区,基本上服务业占比逾80%,但是在粤港澳大湾目前只有60%,以金融为代表的这些服务业有比较大的潜力,是未来的趋势。

全球三大湾区金融市场,第一个是纽约湾区,因为该区是产业升级转型促成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今年7月,有153家商业银行、155家证券公司、128家保险公司的总部机构落户,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这两个全球重要的证券交易所;许多资产管理公司、信讬基金、对冲基金的总部集聚地,而且中国有多家公司已赴美上市,不少更是国内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第二个区是东京大湾区,有政府主导设计推动金融及产业不断融合,当中在金融市场拥有绝对主导地位的银行业,但证券业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不高,而保险业金融市场则较为发达。

粤港澳的金融市场发展则有多项特点,金融基础较好,2017年底粤港澳三地银行总资产合计约7万亿美元,银行存款总额高达4.7万亿美元,均超过纽约大湾区及旧金山大湾区,去年保险保费收入约128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总保费收入的近四分之一。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之大。

监管方面,香港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分业监管,澳门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统一监管,内地原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近年来金融机构经营呈现综合化趋势,探索市场化与行政化相结合、多层监管体系和金融机构相结合的协调机制,推动粤港澳三地金融科技监管互补合作,抢占金融科技在全球市场中的发展先机。

推快速支付 引入虚拟银行

巴曙松提出六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机构协同发展中的金融科技创新建议,包括升级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至2.0,通过金融科技监管聊天室,科技公司可在金融科技专案构思初期向沙盒使用者尽快回馈意见;推出快速支付系统,随时随地进行港元或人民币支付;引入虚拟银行,由香港金管局采取行动将虚拟银行引入香港;推出“银行易”,由香港金管局通过“银行易”小组与银行业合作,简化相应监管要求;制定开放API政策,推动银行与科技公司间的合作;以及加强跨境金融科技合作。

巴曙松相信,只要分清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差异性融合的空间和短板,发挥金融创新效能在粤港澳金融监管融合过程中,要加强协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全国10大城市中,从人均角度,经济发展仍处于不同阶段,第一为澳门、香港、广州、深圳,整体人均GDP都位居前列,但湾区内结构偏差明显,港澳与广深差距较大。第二为沪杭宁人均GDP水平较为接近,域内城市相对比较平衡,去年GDP均在12.5万至14.1万元区间。第三为京津冀三个城市,去年人均GDP成绩稍显羸弱,石家庄落后明显。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