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中美双方现时正就贸易衝突问题展开磋商,谈判结果备受关注。世界银行前行长罗拔.佐利克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有意竞选连任,加上美国经济放缓引起市场忧虑,估计特朗普“倾向达成协议”,惟中美之间其他更深层次的分歧,实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无论结果如何,他期望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能以互惠互利、互相尊重的方式,与中国共同处理纠纷。
驳与中国合作无效论
除了曾经担任世界银行行长一职,佐利克也曾出任美国副国务卿,以及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的贸易代表等职。他昨日在香港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在贸易衝突议题之外,中美之间存在更深层次的分歧,当中包括中国国有资本、“中国製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外交策略。美国如将这五方面的议题混在一起,要解决更为棘手。
无论中美能否在三月底之前达成协议,他期望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能与中国共同磋商解决方案,认为若能在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展开磋商,将能找到共同点。佐利克指出,现时有部分美国人士认为与中国合作无法取得成果,那实属错误观点,根据他在世银的工作经验,以及中国在八十年代与西方社会的关係,证明双方能够互相合作。
港须保持“桥樑”优势
佐利克亦曾在香港工作和居住。对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计劃,他形容是自然发展过程,日后面对的主要挑战是“软基建”,即资讯、资金和人才的跨境流动是否能畅顺,以及会否因此而削弱香港的特质。
佐利克表示,香港过往的长处在於创造一个既能服务中国内地、也能服务国际市场的法律框架,只要香港保持这种特质,相信就能够克服挑战。